因为心里下意识觉得两人不会管。
说不定还嫌弃三嫂生了个闺女,还是六个手指的,觉得丢人呢!
杨南摇头:“他也不管,心里现在也挺不得劲的。
本来就早产,小小一个,夫妻俩现在也不喂养孩子,孩子我见过几次,面黄肌瘦的。
我和你二嫂看不过去,熬了些米汤让小梅喂给她。
小梅也懂事,后面不用我们说,她自个儿就拿着大米熬米汤给她妹妹吃了。”
那孩子也可怜,爹不疼娘不爱的。
以后难了。
林歆去房里拿了三百个铜板出来。
递给李霞:“二嫂,这就当我这个四婶的心意,三嫂不愿意喂养孩子,你就带小梅去村里谁家看看,谁能喂养孩子的,和别人说好,喂养一次给几个铜板,别人或许会乐意。
孩子早产,本来就有些先天不足,继续喝米汤,也不是长久之计。”
三嫂生了孩子,于情于理她这个做人妯娌的都要拿些红糖鸡蛋去看望看望,但现在这么个情况……
还是将大部分心意用在孩子身上吧!
她也是看那孩子可怜,才想着帮衬一些。
有了母乳,身子骨也会强壮一些。
至于以后,她能不能长大,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她这个四婶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想了想,又拿了五十个铜板出来:“着些你拿着,看着给三嫂买些红糖或者鸡蛋补补身体。”
三嫂一个女人,伤了身子,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这是林歆对三弟妹的心意,李霞没推辞,接过去了,说:“那我回去就跟三弟妹说这是你们的心意。”
林歆点头:“好。”
过了一会儿,又嘱咐:“孩子那份就不用说了,到时候里面还要辛苦你带着小梅去找人家。”
李霞“嗐”了一声,摆手:“这有啥,我也是她们二伯母,都是姓杨的,能帮的,我肯定也帮。”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也想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行一些善举,如此也算积德了。
不求自家以后能大富大贵。
只求她家人健康平安。
说了杨西一家的事,李霞又提起村里发生的一些事:“之前和他罗秀才和离那叶萍,带着闺女改嫁到村长家了!”
林歆听二嫂提起叶萍,想起他和罗秀才间的爱恨纠葛,好奇问:“叶萍再嫁了,那罗秀才呢?”
之前和离就是因为要重新取一个,但后面没关注过,所以也不知道。
此时听李霞提起叶萍,就顺嘴问问罗秀才。
李霞摇头:“这个不知道哦!他又不是咱村的。”
她平时虽然担着担子去卖货物,但一心都在赚钱上,也没想着打听那些。
李霞不知道,林歆也不在意。
她只是顺嘴问一下,不打算追根究底。
杨北听林歆提起过这事儿,但听就听了,没放在心上。
现在万万想不到当时的主人公之一会和差点成为他妹夫的人在一起。
二房夫妻来县城给她们带了东西,他们走的时候,林歆和杨北也给两人准备了一些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