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想过自己回去说,但是前两天她和三个孩子被变相软禁了,大门都出不得,她知道,那个黑心肝的公爹是怕自己坏事。
今天倒是不软禁了,但她也在等着三弟妹的消息,所以没有回去,现在听了消息,心也安定了些,立马就决定回去。
现在得赶紧趁四弟妹没回来前,找娘家出出主意。
三个孩子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此时一言不发地跟在赵霞身后。
杨玉婷不理解:“娘,我们现在离开干什么,说不定村里人还以为我们是被赶走的呢!
而且,我们走了,那两个奸婶子趁机和爹培养感情怎么办?”
赵翠听女儿提起那俩孩子,神色变得黯然,没一会儿就冷哼道:“你爹现在心里有没有我们还未可知呢!否则怎么会不顾读书人的体面,坚持将两人认回来。”
说不定她心里还有栢秀秀那贱人。
所以才会知道她的临终遗言后如此做。
嫁入杨家十几年,心里头一次冒出后悔的想法。
他那么做,是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脸面。
赵翠回到赵家将事情和赵父赵母说了后,两人都气得不行。
赵母叹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要是当初你听爹娘的,至少吃喝不愁,不用受这么多年的苦,不是读书人怎么了,人家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赵翠听着她的话,默不作声。
赵父也背着手走来走去,嘴里骂着:“好哇,现在他干着的活都是我花人情替他找来的,现在日子好起来了,这是打算忘本了!”
赵母因为女儿的事,心情本来就不好,现在看他还在那晃来晃去,让人更心烦了:“行了,你别在那走来走去,晃得人眼睛疼,现在最主要的是后面事情怎么办。”
赵母商量事情没打算将几个外孙叫出去,她觉得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应该陆续知晓家里的一些事情,这样外孙的心才能更向着她闺女。
赵父听了赵母的话,顿了一下,才在一张椅子上坐下,问女儿:“你后面打算怎么办?”
赵翠声音哽咽:“还有几个孩子在,能怎办?当然是继续过下去啊。”
大夏朝虽然允许商人科举,但是因着前朝禁止商人科举的缘故,加上“士农工商”的影响,人们普遍对商人没什么好的印象。
她不可能因为这一件事情就闹着和离。
这件事本来是杨东的错,要是自己闹着和离,最后不论是杨家二老还是外人,都会觉得她不识好歹。
到时候有理也变得没理。
赵父是男人,有句话这么说来着,男人最懂男人的心思,他觉得,女婿既然将认孩子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那最后无论那肥皂作坊有没有到杨家人的手上,都只会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两孩子认回杨家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
将事情和众人这么一说,三孩子心里面上都惶惶然,赵母也红了眼,这日子好端端过了这么些年,怎么好端端的就发生了这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