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何天冲何宣点点头。
“弟弟也在。”
何宣笑嘻嘻的,没有回答,何婉上前一步。
“天哥儿,许久没见你,在书院不比家里,一切可都好?”
何天笑着点头。
“劳长姐牵挂,弟弟一切都好,身边有书童,书院有先生有教瑜还有山长,比起家里也不差什么的。”
何婉脸上笑容有点僵硬,想了想,还是温温柔柔地说话。
“天哥儿,你从小就长在母亲房里,这么多年,母亲虽然脾气急躁了些,可到底也金尊玉贵地养大了你,有些事,你跟父亲说说,就别抓着不放了。”
何天抿唇笑笑。
“长姐言重了,我们都是父亲的孩子,是何家子女,长在何家,受长辈家族庇护,荣辱与共,命运相连,为人子女,何家给了我们金尊玉贵的生活,我们自然要以孝顺为先。
孝顺孝顺,最要紧的就是一个顺字,长辈们的事情,当儿子的哪里好置喙。”
何婉笑不下去,她已经十六了,原本母亲给她看了三四家,最终选定的是大理寺卿家的嫡次子,虽然是嫡次子,然而人家门楣比自家高,算是非常好的选择了。
可是母亲被父亲夺了管家权之后,就羞于在外行走,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
好儿郎哪里能一直有?
可父亲气性很大,又一直在外院忙碌,都甚少进后院,何婉压根找不到人。
她想从何天这里下手,奈何何天油盐不进。
“天哥儿不愧是进了书院读书的,说话有理有据,当仁不让。”
何天笑道:
“长姐,您来跟我说没有用,我总不能让父亲先去低头,不如你去劝劝母亲,改改急躁的性子。”
何婉听着心里憋闷,但是又挑不出错。
何天已经转身走了。
何宣看见姐姐被大哥说得哑口无言,虽然听不懂,但是心里总归不舒服。
“大姐,大哥在说你?”
何婉嘴角抽搐,摸摸小弟的脑袋。
“宣哥儿,你得快些长大,好好读书。”
何宣重重点头。
“嗯,我会为长姐撑腰的。”
经常听母亲念叨,小小的何宣已经有了亲疏远近意识。
然而要让他失望了,何天在家休息两天,就回书院了。
何光礼抓不着长子,空落落的,索性把小儿子薅过来培养。
结果就是:
“这首诗已经教你一下午,读了八遍,你还没记住?比起你哥可差远了!”
“这手腕力量不够,到底是被你娘惯坏了,你哥手腕力气比你大,写字稳稳当当。”
何光礼不过是想念长子,忍不住随口念叨,结果就在小小的何宣心里种下不如大哥的种子。
书院的岁月要按照季度算,一季度一次考核,何天一众十岁初学者们考核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解析四书里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
先学文辨经,要考过预选试之后才进行下一步。
考核结果毫无疑问,何天这个日常表现一直让先生频频点头的好学生得了个优等。
好成绩让何天加快了科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