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军中训犬的基本功还是有人会的,安然躲过去了。
九十年代是个癫狂的年代,有人一夜暴富,有人暴富后被人谋杀,也有人被设局失去所有,反正文化素养跟不上,很少有人能真的守住钱财。
只要踩准风口,能够有赚钱运气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掌控钱财,一直富裕下去的,只是很少一拨人。
发家致富是个好愿景,但是财富让人癫狂,相应的法治也在慢慢追上来。
好在何天身边人多力量大,没有不长眼的敢得罪何天。
到了九五年,何天的空调厂成功实现批量生产销售,国家有了完全自主生产的空调。
压缩机原理都是差不多的,有了空调,就能有冰箱。
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何天的空调厂正常运营,又单独开设家电厂。
要分散风险,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将账目混同。
赚钱的还在为何天赚钱,烧钱的项目另外算。
等冰箱也批量生产,洗衣机和电视机,那都是顺手的事情。
战友兄弟们有了工作和收入,何天顺手把大家的养老保险都给缴上,还拿出企业干股,分给员工,给所有人的养老都上多层保障。
等生意做到这一步,何天就开始控制自己的步伐,基本不再扩大摊子,直接做精做强。
时间宽裕了,她也能带着师父到处走走看看,回家乡祭祖,去东北看望崔大妮跟何二奎。
崔大妮知道女儿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养老保障,心态平和了不少。
何二奎说起何天风扇厂那块地皮。
“那地方位置挺好,周围啥都有,就有人看上了,想盖房子,你咋想的?”
何二奎的意思是让何天自己干。
但是在南方做生意这几年,何天对北方的营商环境越发不适应,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心力两地奔波。
她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地头蛇,亲爹毕竟老了,当初那些一个家属院一起长大的朋友们,都因为东北的工业南迁而离开家乡,她在这里后继无力。
“爹,你帮我看看,要是有合适的买主,就做主帮我出掉,我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两头跑,也不想步子跨那么大!”
何二奎明白何天的意思。
“行,那我就有数了,我跟小周说一声。”
何二奎口中的小周,是现在的书记,算是他当年下属的下属。
千禧年的第二个月,79岁的崔大妮去世。
走的挺突然,下雪天滑一跤,人就没了,没受多少罪,当然,也没什么话留给何天。
这份复杂的母女感情,终究在消耗完毕后,人死债消。
何二奎比崔大妮还大两岁,被何广接回家去了。
何天回去奔丧,看望父亲,然后又离开了。
走的时候何广希望何天把侄子带上,不过被何天拒绝了,何广脸色不是很好。
在所有人眼里,何天没有子女,打下的江山天然就应该是侄子的,但是何天从不跟何广亲近,对弟弟一家子的示好,也只是客气的回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