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职场困境(1 / 2)

天蒙蒙亮,周安就出门了。

官袍穿了一个月,总算不那么板身子了。

踏进翰林院朱红大门,周安心里的弦立刻绷紧。

这地方规矩大,水也深,在现代出点问题顶多辞职,可在古代,一个不小心,容易丢命。

刚进门,碰见几个同僚。

“周修撰早啊。”

“早。”周安客气回应。

人家脸上挂着笑,但没热乎气儿。

周安心里有数,点点头,径直走向修撰房靠窗座位。

这地方是他这一个月待得最久的地儿——对着堆成小山的旧书、旧档、发黄纸片,一个字一个字“啃”。

皇帝说能“参赞新”,听着风光。

可实际上?

周安一个刚入官场的七品小修撰,连议事门槛都摸不着。

那点“特权”,就是能多看陈年旧档。

什么前朝盐铁、漕运,甚至百十年前开海禁的记载。

“参赞?就是个名头好听的抄书匠加资料整理工。”

不过也有好处。

周安缺的就是对朝廷门道的了解。

这些发黄发脆的纸片子,就是最好的“补课教材”。

今天啃一堆前朝“市舶司”破烂账。

周安一边看,一边拿钉的小本子“唰唰”记:“广南东路,某年收税十万贯…管理混乱,官吏贪墨严重,次年裁撤…”

“江南东路,某年引入‘保商制’,大商行担保,税收增三成,舞弊减少…”

“原来根子在这儿,”

周安看得入神,手指轻敲桌面,“光想开张收钱,管不住底下伸手的,再好事也得黄。”

周安越看越觉得这教训对他殿试提的“开海禁、设市舶”太有用,赶紧记重点,打算塞进给张阁老的“读书报告”。

甭管上头看不看,周安得把这“资料员”活儿干漂亮。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

饭点到了,周安涌向食堂。

伙食依旧:糙米饭、没油水青菜、薄咸肉片、飘零星蛋花的清汤。

清汤寡水,顶着翰林院名头也算“清贵”。

周安端着碗找座。几个老翰林围桌谈前朝大儒生僻典故,周安在旁边坐下,人家客气点头,话题一点没带他意思。

周安不恼,埋头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