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打得好!”萧如薰看完捷报,兴奋地拍了拍桌案,“陈麟没让我失望,这下荷兰人短时间内,再也不敢来南洋闹事了!”
徐光启也笑着点头:“萧大人在南洋的根基越来越稳,不仅打赢了荷兰人,还与暹罗、葡萄牙建立了通商关系,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我回去后,定要把这些情况详细禀报皇上,让皇上知道,您在南洋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萧如薰心中一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造船厂。新战船的龙骨已经搭建完毕,工匠们正在安装炮位,宋应星站在船坞旁,手里拿着图纸,时不时对着工匠们喊话,脸上满是专注。
“徐大人,您看这南洋的未来,会是怎样的?”萧如薰忽然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期许。
徐光启走到他身边,望着窗外的景象,缓缓说道:“我觉得,南洋会成为大明最富庶的海疆。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物产,有便捷的海运,只要咱们继续巩固海防,扩大通商,吸引更多的百姓来这里定居,用不了十年,南洋就会成为大明的‘粮仓’和‘钱袋’,甚至比江南还要富庶。”
萧如薰深以为然:“我也是这么想的。接下来,我打算在苏门答腊开设学堂,教当地百姓识汉字、学算术,让他们了解大明的文化;再组织工匠,教他们耕种和冶铁,让他们能自给自足。只有让百姓真正认同大明,南洋的根基才能永远稳固。”
徐光启赞许地点头:“萧大人深谋远虑,这才是长久之计。我回去后,会奏请皇上,从大明调派些文人来南洋,协助您开设学堂,传播文化。另外,皇上还让我带句话,说等您把南洋治理好了,就召您回京城,封爵赏地,让您光耀门楣。”
萧如薰却摇了摇头:“回京城的事,我暂时没想过。南洋刚稳定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留在这儿,亲眼看着南洋变得越来越好,看着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海域上。”
徐光启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萧如薰的心意,眼中满是敬佩:“萧大人一心为国,为百姓,实在令人钦佩。您放心,我会把您的想法禀报皇上,相信皇上也会理解您的。”
几日后,徐光启启程回京。萧如薰在码头为他送行,两人依依不舍。徐光启登上战船,转身对萧如薰喊道:“萧大人,您多保重!若是京城有什么消息,我会立刻派人通知您!”
萧如薰挥手告别,望着战船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在南洋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凭借着大明的支持,凭借着南洋将士和百姓的信任,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南洋成为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海疆。
当天下午,萧如薰带着亲卫,来到苏门答腊的部落。阿木正带着联防队训练,看到萧如薰过来,连忙迎了上去:“萧大人,您怎么来了?”
萧如薰笑着说:“我来看看你们的训练情况,顺便跟你商量件事。我打算在部落里开设学堂,教孩子们识汉字、学算术,还会派工匠来教大家耕种和冶铁,你觉得怎么样?”
阿木听了,激动得连连点头:“太好了!萧大人,我们早就想让孩子们学知识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您要是能开设学堂,派工匠来教我们,我们全族都会感激您的!”
萧如薰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南洋——各民族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夕阳西下,将苏门答腊的草原染成一片金红。萧如薰站在草原上,望着远处的部落炊烟,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未来的南洋,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带领南洋的将士和百姓,勇敢地面对,让大明的旗帜,永远在南洋的天空下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