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霉豆引出旧冤情(2 / 2)

王屠户吓得往张青身后缩,刘石头却梗着脖子上前:“俺爹没偷银子!你们凭啥不让说?”

李四冷笑一声,三角眼扫过案上的簿子:“就凭这疯汉的胡话?刘三当年偷盗官银,铁证如山!”他抬脚就要踩那簿子,被张青一把攥住脚踝。

“李捕头,”张青的疤脸在阴影里泛着冷光,“当年刘三被革职,是不是你顶了他的位子?”

李四脸色骤变:“你胡说啥!”

“俺胡说?”张青手上加劲,李四疼得直咧嘴,“刘石头,你爹的簿子上写没写,宣和三年正月,谁是值夜班的衙役?”

刘石头慌忙翻簿子,指着其中一页:“有!这里写着‘夜巡者,李四也’!”

孙二娘突然笑了,往灶膛里添了把柴:“李捕头,你那晚正好当值,刘三丢了银子,你却连个嫌疑人都没抓到,倒升了官。这账,咋算?”

雨更大了,打在屋顶像要塌下来。李四挣扎着骂:“你们这群刁民,敢诬陷官差!”

“是不是诬陷,搜搜你家就知道了。”孙二娘从坛底摸出块银渣,在灯下晃了晃,“这银锭子熔了再铸,总会留下点灰迹。刘三的银子是官银,上面有印记,你敢让搜吗?”

李四的脸白得像纸。围观的街坊越聚越多,有人喊:“搜他宅子!当年李四突然富了,盖了三间瓦房!”

“对!搜!”

群情激愤中,李四被衙役反剪了手。张青扛起那只霉豆坛,对刘石头说:“走,去你家取另一只坛。两坛合璧,银子的印记拼得齐不齐,一看便知。”

刘石头的坛子果然藏在床底下,两坛对在一起,坛底的裂痕严丝合缝。把两坛的银渣凑起来,竟拼出半块带官府印记的银锭。

真相像雨后的太阳,猝不及防地亮起来——当年李四见刘三携带五十两官银,趁夜潜入王家老店,偷了银子,反嫁祸给被押解的小贼。刘三含冤被革职,他却用那笔银子买通关系,升了捕头。

县太爷亲自审案那天,刘石头捧着拼全的银锭,跪在堂下哭:“爹,您看,豆子真的发芽了……”

孙二娘站在堂外,听着里面的惊堂木响,转头对张青说:“咱那坛霉豆,倒成了宝贝。”

张青正往坛子里装新腌的豆子,闻言笑道:“民间的理,就藏在这些柴米油盐里。你看这霉豆,看着脏,发酵透了,倒比鲜肉还提味。”

春雨渐渐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包子铺的幌子上。刘石头来谢恩时,带来个新坛子,说要学腌霉豆。孙二娘教他:“关键是透气,不能闷着。就像做人,心里有冤屈,总得找个缝透透气,不然会憋坏的。”

那天的包子卖得格外快,街坊们都说,馅里有股特别的味,又鲜又烈,像极了那些藏在日子里的公道,虽迟,终会来。而那两只拼在一起的霉豆坛,被刘石头摆在了爹的坟前,坛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像是在说:这天底下的事,就没有永远捂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