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英家门口,赫然停着一辆乌黑发亮的大奔。这年头,城里见辆桑塔纳都算稀罕,更别说这气派十足的大奔突然出现在袁家村这土路上了,简直跟天上掉下个金元宝似的扎眼。
“了不得啊,翠英家大小子这是真发达了!”人群里叽叽喳喳,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谁家买辆凤凰牌自行车都够吹半年了,这、这可是小汽车啊!”
屋里头,徐大志刚脱下呢子大衣,他妹妹正帮着挂起来。母亲袁翠英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屋里屋外招呼不停,门槛都快被踏平了。这个问“大志在城里做啥大生意咧?”,那个说“翠英姐,以后俺家二狗子找工作可就指望大志说句话啦!”,热闹得跟赶集一样。
徐大志应付着乡亲们的热情,脸上笑着,心里却跟明镜似的。他招呼蒋伟把车里备好的几包糖果、烟卷拿出来散给大家,好歹先让大伙儿甜甜嘴。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一声洪亮的招呼:“大志!好家伙,回来也不提前吱一声,我好去村口迎迎你这大老板啊!”
来人正是村里的书记袁德民,论起来还是徐大志的表舅。他披着件半旧的军大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人没进门,笑声先到了。
徐大志赶紧迎上去:“德民舅,您这话说的,我再咋样也是咱袁家村的人,回自己家还迎啥迎?快屋里坐!”
堂屋里,八仙桌上很快摆上了几碟下酒菜——油炸花生米、切好的腊肠、自家腌的咸鸭蛋。袁德民也不客气,抿了一口徐大志带回来的好酒,咂咂嘴:“好酒!还是大志你有本事啊,听说你那‘小麦集团’越干越红火,都成咱们市里的标杆了!”
“都是政策好,加上大伙儿帮衬,混口饭吃。”徐大志谦虚着,给他又把酒满上。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
那袁明军趁机往前凑了凑,压低了点声音:“大志啊,咱老同学就不见外了,我就直说了吧。你看,现在上头鼓励搞乡镇企业,咱良种场那块地方大,厂房现成的,离村里也不远,就是缺个好项目,缺个有本事带头的人。”
徐大志夹了颗花生米,听着,没接话。
袁明军一看有门,继续往下说:“我就琢磨着,你集团那么大,需要用的纸箱和纸盒肯定海了去了。咱这儿要是办个纸箱厂,专门给你做配套,那不是两全其美吗?村里这帮小年轻、壮劳力以及一些妇女,也不用大老远跑外地或外省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乡亲们心里念的好,可都得记在你徐大志头上。你这可是黄鼠狼掀门帘——露一小手,就给大家带来大实惠啊!”
徐大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办纸箱厂……专门做配套?明军,您这主意倒是不错,有点像那个……对,瞌睡遇到了枕头,正好我们集团最近也在琢磨把一些配套的生产外包出去,降低成本。”
袁明军一听,眼睛唰地就亮了,赶紧又给徐大志斟满一杯:“可不是嘛!政策上优惠也多!土地、税收都能商量!你见多识广,帮着琢磨琢磨,看这事能不能成?”
袁德民一听,也是说袁明军这说法好,对县里也好,村里也好,都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就看徐大志是不是太为难了。
徐大志端着茶杯,沉吟了一下。他透过窗户看了眼外面还没散去的乡亲,那些好奇、羡慕、期盼的眼神,让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徐大志是走出去发了点财,可根还在这儿。能拉乡亲们一把,确实是好事。
“这么着,明军,德民舅,”徐大志放下酒杯,下了决心,“这事我看有搞头。等过了年,明军你带上场里的领导,直接去兴州城里找我,咱们详细谈谈合作方案!只要质量跟得上,价格公道,这包装的生意,优先给你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