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的读书人看见这个告示都嗤之以鼻,或者愤愤不满。
他们日日寒窗苦读,到头来朝廷竟要招收从未读过书的普通人当官?
而且天工院就在京城,这意味着直接留在京城做官。
即便是考中进士,都没有那么大的可能留在京城,大多数人都会外调当县令之类的小官。
可如今……
众人心口难以言喻地憋闷。
若是如此,他们何至于读那么多年的书?花费了那么多银钱又有什么用?
全国各地的各个书院学堂的学生都闷闷不乐,甚至还传出了读书无用论。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听到后,江鲤啧啧嘴,无语极了。
好在这些都不是她需要考虑的事,太和帝很快下发了公告,天工院招收的学员同科考学员是两条路。
天工院的人不涉及管理,他们的职责是格物一行,压根和朝堂没有关联。
这公示一出,读书人们才勉强打起精神。
如此便好,否则他们当真是没心情读书科考了。
读书人的怨念过去,天工院的招生公告继续成为百姓们日日的谈资。
“也不知何人会去天工院?虽然听着好像什么人都能去,但肯定不可能如此简单。”
“这不是废话吗,这种看着没什么要求的,要求定然很高!”
“老头子若是有几分才能,也去喽,也尝尝当官儿是何滋味。”
“呸,不要脸!就你还当官儿!”
这样的热闹传到了角角落落。
海川府。
密密麻麻的工人们正在赶工,河流改迁就快完工了,每个人都不敢懈怠。
在中午吃饭,大家休息时,忽然就有人说起了天工院招生之事。
“这天工院也不知是干什么的?没读过书也能去……这对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可是大好的机会!”
“唉……我啊,别的不会,就有一把子力气!还是好好干活吧,人家定然不会要咱们这种力气大,只知道干苦力的莽夫。”
“说的是啊,这河流改迁完成,听闻咱们海川平原就能种地了!朝廷还弄出了什么曲辕犁和水车,到时候再种些产量高的杂交水稻,种些土豆……啧啧啧……那日子才美嘞!”
“说的是,这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该想的,反正日子不会差,且咱们干了那么久的工,每月工钱都有八百文,攒得不少呢,心满意足了。”
许多工人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去天工院,去京城参加面试于他们而言,太过遥远,太过不切实际。
也就是感慨一番罢了。
听着他们的话,不远处树荫底下坐着的几个人齐刷刷看向他们身边的一个少年。
“林岁,你……你可听见了?那……那什么天工院!可不就是你这样的人去的?”
“就是!你可是过目不忘!而且还读过书!”
“若不是家中实在是没那条件,你定然能科考中举,当官的!如今有这机会何不试试?”
这几人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少年,都是一个村出来干活的。
他们口中的林岁幼年时也读过书,因为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说是天才也不为过,在整个县中也很是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