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旁的府里盛氏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别看她自小在闺阁的时候,也是遇上乱七八糟的事,可是她就不是心思沉的人,要不然怎么从小不得她父亲的喜爱,偏偏她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只能抬头盯着对方的嫂子看。
她的这个举动,秦氏早就发现了,也知道她这个弟妹是什么情况,无奈地对盛氏说:
“这样,等下次小七归家,把她们几个姐儿都聚在一起,咱们身为过来人,再好好的跟孩子们说一说小时候遇到的那些事,不求她们有多大的能力,遇事立马就解决,至少让她们知道什么是人心险恶。”
盛氏就知道她嫂子懂她,听秦氏说完以后,一个劲的高兴的说好。
秦氏最喜欢的也就是盛氏这一点,不管盛氏遇到什么问题都表现在脸上,而且哪怕她们妯娌之间有什么矛盾,过一会就忘了,从来不记仇,不像有些人恨不得在背后弄死你。
同时秦氏又想到婆母刚刚提起的宴会,有些不确定的问:
“娘,此次我们府中举办宴会,规模是不是不用太大,只请亲近之人可以吗?”
想想府中的情况,确实不宜举办过大的,也知道老大媳妇所担忧的问题,仔细思考一番做出决定:
“就先按照你的意思来,先请亲近之人到家里聚一聚。
咱们府上多年没弄宴会了,冷不丁弄得太大,不好应对不说,一整套流程下来,也能累死个人。
主要是为了家里姐儿,不在乎人多人少,只要让她们多接触接触外人,了解一下每个人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小心思,多长长见识即可。
但万万不可把孩子们的心玩野了,要不然,回头请进府里的嬷嬷又该到我这里来告状了。”
提起教养嬷嬷来告状就头疼,是让她们进府给孩子们教规矩,而不是让她们来约束孩子们的天性,她们倒好,一群老古董,加之自持身份拿乔,简直就是可恶。
秦、盛二人听到婆母这么说,对于府中的教养嬷嬷也是无语,好在她们也是真心为了孩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当面说教孩子一番,最后孩子们听不听也就随孩子了。
不过说起这个话题,秦氏有些担心的说:
“娘,我们是不是得对孩子们再严厉一些,这府中的姐儿还没有出阁,在府中怎么样都不会有事,一旦成亲嫁人以后,万一被她们的婆家挑理,恐怕会对孩子不好。”
还没有等来婆母说什么话,就听到来自弟妹盛氏的抱怨:
“大嫂,我倒是也想好好地管教几个皮猴子,可是你也知道,她们几个人在人前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也就是在自己人,或者是自己房中闹腾一些,想逮她们的错处,想使劲管教她们可不容易。
而且,就那几个孩子之间的感情那么好,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知道了,等咱们过去抓她们现行,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完全没那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