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二进了院子仔细看了一遍,都是青砖瓦房,院子的地面还是青石板,水井在膳房旁边,确实很方便。
胡老二的心里很满意,回到铺子里后,范掌柜送走了两个客人,笑眯眯的问道:“怎么样?胡财主可要买铺子?”
“范掌柜,铺子作价几何?”胡老二问道。
“铺子里的货物另算,铺子带后院一起三百两,这个价是我儿子定的,不能再少了!”范掌柜正色道。
“范掌柜,我下晌带银子来买铺子成不?”胡老二诚恳的问道。
“好说,胡财主,看在冯东家的面子上,我也得给你交个好!”范掌柜道,“下晌你若没有来,明日再有人来谈铺子的买卖,我就优先他人了!”
胡老二瓮声瓮气的道:“成!”
说完他大步往麻糖铺子去,他得赶去黄家村,让两个舅哥带着四海来看看铺子。
没错,胡老二是想把杂货铺买下来让四海开。
四海跟着夫子读了两年书,过了年就有十四岁了,让他在镇上开铺子,好过他进城去做工!
此时冯铭轩和禾娘也刚好到铺子里了,看到四蛋拉着骡车站在路边,禾娘才知道阿爹来卖家禽了。
胡老二见到女婿和女儿回镇上了,心里有了主心骨,把想买下杂货铺的想法告诉了女婿和女儿。
双开铺带一个小院子,售价三百两,冯铭轩觉得不贵。四海以后成亲了,还可以住在院子里。
至于买铺子的银子,胡老二先帮四海垫付了,等他赚到银子了再慢慢还。
“轩儿,这间杂货铺开了不少年头了,老主顾多,生意不会差。只要四海诚信经营,多少能赚些银子养家糊口,好过让四海去城里做工。”胡老二向女婿解释道。
冯铭轩点头赞同:“岳父说得是,四海聪慧,有行商头脑,定能把铺子经营好。”
禾娘也脸露笑意道:“阿爹的眼光差不了,这铺子买下来划算。”
当下,冯铭轩吩咐冯武去黄家村接来两个舅舅和四海,商量买铺子的事。
黄二舅正在家里犯愁,小儿子四海读了两年书,让他在家种田,四海想过了年去云城找工做。
四海说的话很有道理:“阿爹阿娘,我读了书,会算账。去城里从小伙计做起,一个月也能赚二百文钱。不是儿子瞧不起种田的,儿子的田,阿爹和几个哥哥帮我打理得好好的了,再加我一个,也还是只能出产这么多粮食。倒不如我去做工,能多赚些银子!”
黄二舅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只是让十四的小儿子去几十里外的云城做工,他心里可舍不得!
小武的到来,说明原由后,黄家的两个舅舅和舅娘高兴不已。
四海也跟着上了马车,他心里激动坏了,当初姑父让他好好读书,说会帮他的,姑父真的帮他了!
一行人到达麻糖铺子后,禾娘也跟着一起去了杂货铺。
范掌柜见冯少东家亲自来看铺子了,自是毫不隐瞒,详细介绍了铺子经营的情况,以及给铺里供货的云城里的几个客商。
冯铭轩询问得仔细,范掌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由冯铭轩出面,事情变得简单多了。众人直接去了镇守那里,当面交付给范掌柜三百两银子后,杂货铺的店主变更为黄四海。
四海接过杂货铺的房契和地契,还像是做梦一般,他让姑父弹了他一个脑瓜崩,感觉到痛意时才咧嘴大笑,他有了自己的铺子。
回到杂货铺,范掌柜和四海一起盘存了铺子和库房里的货物,冯铭轩让顺子帮着结清了货款,当然是按进价结清的。
杂货铺第二天还是正常开业,掌柜成了小黄掌柜,黄二舅和二舅娘也在铺子里帮忙。
有顺子不时来指点一下四海,没几天他就摸清了门道,再加上有二十多年的老主顾,杂货铺的生意顺利的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