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前天你手下的奴才和正白旗的人又打起来了吗”
鳌拜听到这话,连忙的侧身跪下回话道:
“万岁爷,两白旗的那些狗杂种和咱们两黄旗的旗丁在街上碰到,他们嘴里不干不净的,奴才的人忍不住,这才是动手教训了他们,谁想到多睿亲王的居然恶人先告状,还请万岁给奴才做主。”
风稍微大了些,边上的首领太监小心翼翼的给皇太极紧了紧身上的皮裘大氅,皇太极脸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轻声的说道:
“多尔衮做事小心的很,他是来请罪的,不是来告状的,阿济格的那些摆牙喇都是被抽了几十鞭子。”
跪在那里的鳌拜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结果,张大了嘴看着皇太极,皇太极在那里开口说道:
“看看两白旗的那些人,再看看豪格、福临他们,糊涂的糊涂,小的小,朕要是不在,你们谁能撑得住。”
话说着说着,皇太极的虚弱的声音变得有些森冷,鳌拜稍微一琢磨,胀红了脸,在那里连连的磕头,咬牙切齿的说道:
“万岁爷放心,奴才的手里也是有刀的,咱们两黄旗的大清,谁也别想沾手,奴才就算只剩一口气,也要和他们拼到底”
皇太极微微点点头,缓声说道:
“内文院的范先生,还有那新近归降的洪承畴,你要多加交通,这些人关键时候靠得住。”
“都是些汉人没骨气的奴才。“
鳌拜跪在那里,却忍不住出声顶了一句,皇太极的气息一下子急促起来,怒声的喝道:
“糊涂,你以为两红旗和镶蓝旗那边”
在他面前的鳌拜连连的磕头,皇太极这么说话已经有些交待后事的意思,让鳌拜不知道怎么接口,但打断皇太极怒气的不是鳌拜的磕头,而是在皇宫中急促响起的钟声。
凡有钟声,必是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票,不多说了,谢谢大家,既然上面说明了,下面也说明下,这算也不计入正文,一向如此。
第四百一十七章崩
因为皇太极身体不好,所以满清的朝会在这半年中始终是时断时续,亲王和足够级别的贵人们都是入内宫和皇帝议事。
这倒不影响效率,因为满清从立国一直到灭亡,从来都是皇族的亲王贝勒们掌管着朝廷中的大大小小事情,眼看是正月,大家左右是无事,都是在个人的府上休息,享乐休闲,皇宫中倒是清净的很。
这清净瞬时被下面的急促钟声打断,听到这个钟声,贝勒以上的皇族亲贵们都要去往大殿议事,是十万火急的信号。
鳌拜在那里怒声的喝道:
“到底是那个不长眼的兔崽子在下面乱敲,快下去人看看,莫要惊扰了皇上”
几名在高台上的侍卫连忙的朝着高台下跑去,这盛京皇宫中的钟可是有将近十五年没有敲响了,上次响起还是努尔哈赤身死。
皇太极已经是蜡黄的脸色此时变得惨白一片,全无一丝的血色,张嘴想要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调整了半天的呼吸才虚弱的说出声来:
“鳌拜,快些把朕抬下去,这钟敲响,必有大事。”
鳌拜连忙点头答应了下来,边上几名伺候的太监和苏拉轻手轻脚的抬着,从环绕高台的台阶上缓缓的走了下去,鳌拜愣怔了会,还是忍不住轻声的安慰皇帝说道:
“万岁爷,这大过年的,能有什么大事,不知道那个不懂规矩的混帐敲响了钟,等下奴才好好去教训下。”
坐在抬椅上的皇太极脸色惨白,在那里缓慢的调整呼吸,却一句话也不愿意再说了,各旗的旗丁和贵人子弟,都要轮值在皇宫职守侍卫,而且各个亲王和大贵人的府邸都是派出了人在皇宫外面盯着。
只要是有了要紧事。就要抓紧回府邸回报的,当然。整个盛京的亲贵们等待的并不是别地消息,而是皇太极的身体状况,谁都知道他无法撑过太长时间,万一有个突然,大家好能尽可能提早地准备。
谁想到今天钟居然敲响了,在皇宫外的第一波人手都是没命的朝着自家府上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家的主子,但他们所带回去的消息。却都是“皇帝驾崩”,等到各亲王贝勒在家中做了些紧张布置之后,匆忙出门,这才是见到了第二拨报信的人,说是皇帝没有驾崩,方才是从关内有急报送来了。
可各个旗的这些人来到皇宫外,却发现皇宫周围已经调来了两黄旗和蒙八旗的卫戍兵马。严阵以待,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在门外等候着地首领太监恭恭敬敬的说,请各旗的王爷和贝勒们不带侍卫,进笃功殿,皇帝在那里和诸位大人们议事。用不用回去把咱们护军调来”
和多尔衮并排骑马的阿济格稍微移动了下马匹,侧身耳语到,多尔衮神色没什么变化,看了看四周的局面,摇摇头微笑着说道:
“大哥。不用这么小心,要是想对咱们两白旗动手,也用不着搞这个计策,济尔哈朗和代善他们不也来了吗”
两红旗、镶蓝旗、两白旗还有两黄旗的大佬们彼此各在一处,划分的很清楚。站在两黄旗那边地。还有文士打扮的人,这些人态度恭谨到了极点。可这些女真的贵人没什么客气对待。
“陛下龙体欠安,奴才一直是心中不安。天佑大清,我皇必然逢凶化吉”
说这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