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鞠躬完后大步离去,此刻的他已不再像来时那般瞻前顾后,龙行虎步之间,满是未来天子的魄力和决断。
陆羽看了之后,并不觉得意外,只因朱标本就是这样的人。
他这先生所需要做的,无非也就是推一把而已。
至于当下的大明,人口顶多也就几千万,不过若将那些高丽、琉球、安南,包括倭国这些全都纳入大明的版图,再加上海外之地,那万万人的规模应当是有的。
陆羽轻抿嘴唇,最后也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他的工作上。
距离磁石发电也已不远了。
所以,陆羽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更加细致,而非追求速度。
他的工作量以及工部的工作量也因此大大减轻了许多。
朱标重新回到东宫。
面对下方一众属臣、其他皇子的眼线以及旁人那灼热的目光注视,朱标嘴角微扬,露出一个真正帝王天子该有的笑意:“可以着手准备了。”
朱标短短的话语落下,整个东宫太子府内,所有人齐齐呐喊:“太子殿下千岁。太子殿下千岁。”
“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
“属下等定会联合礼部官员商讨,定会将这登基仪式尽快办得稳妥妥当。”
太子府的属臣们推金山倒玉柱一般齐齐跪伏下去,面上全都是浓浓的激动之色。
昨日朱标未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可把他们这些官员急得心脏砰砰直跳,如今还好,大事终究是落实了下来。
也就在朱标有了决定后,整个朝堂之上所涉及到的所有官员,尤其是礼部这边,更是大操大办,将这场登基大典的规模办得。
可谓是比之前的万邦来朝、开春庆典也不差分毫了。
大明国力如此强盛,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势必要将朱标登基定为他们礼部的一大功绩标杆。
而此事很快也就从朝堂之内传出,落到了天下各处,不过最先传开的,自始至终是洛阳新都之内。
大明军校之中,一众国公,还有旁边的侯爵,像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在会议室内原木桌旁四处落座,齐齐伸长了脖子继续探讨太子殿下继位的事。
“我大明一朝,从洪武不知该换到什么年号去了,这并非重中之重,而是我大明,终究是迈出了这一步。”
那些文官们一个个可谓是开心坏了,单是这从龙之功,便能让他们在朝堂之上炫耀不知多少时日。
虽说从龙之功大多也有武将的份,但朱标身边所倚重的武将早已是定好了人选,所以到了眼下之时。
他们这些武将反而只能在旁边眼睁睁看着,论起在新朝的助力,终究比不上文官。
“天德,这件事情怎么不早说?”
颖国公傅友德投去一个不满的目光。
魏国公徐达听了,把桌子拍得砰砰作响:“这件事不过也就只是这两三日间的事,老夫从何能得知?
而且如此大事,我家那姑爷又怎么可能轻易告知出去?”
徐达黑着一张脸,其他的国公们也忍不住开口。
“也不知此次这登基大典,我们大明军方能不能献一份力?”
“他们文官当然是能与国同庆,也不知我们这些大老粗有没有机会。”
一边说着,不少国公都隐隐带着深意。
当今的大明和前朝似乎大不相同。
他们大明军校或许也能够见缝插针,得上这么一个难得的良机。
“天德,这件事可拜托你了。”
宋国公冯胜郑重点头。
信国公汤和在会议室内也翘着个二郎腿,但没有那般往日吊儿郎当的姿态:“大明军校同我们这些国公可谓是息息相关。”
看看那些文官,各个荣耀世代,和他们这些武将比起来,除了开国年间,还有从龙之功时或许能够一时瑜亮,但之后势必会走起下坡路。
若想要继续荣耀下去,只能从年轻一辈之中培养出科举之人,走那些文官的路子才行,可如今进来,又有几家几户能够走得通?
那些文臣联合起来排挤的本事可是不小的。
而如今便不一样了,有了大明军校,有了同样的科举之法,或许他们这些武将也能够继续荣耀下去。
毕竟谁现在不读书,他们这些大老粗个个也是读圣贤书的,自然也不是那古之圣贤孔孟门生,主宰的是当今实学圣贤的学说。
怎么,难不成新圣贤还比不上这个旧圣贤?
一众国公们有的是话能说。
谁让如今在文官之内,地方豪族、世家大族。
他们一个个对于实学的追捧可是分毫不差的,大不了大家伙同归于尽不就得了。
面对着一众老伙计的期盼,魏国公徐达只能幽幽叹了口气:“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俺可打不了保票,本国公可不受你们的夸,要是事情没做好,更不想被你们这群老东西骂来骂去的。”
徐达这般开口,主打一个稳坐钓鱼台。
可面前这群老国公又岂是好相与的,哪怕徐达这般说,一个个吹捧的话不要钱似的,照样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天德,你跟先生那可是一家人,你这长辈发话了。他这晚辈难道还能不听?”
“谁说不是,天德。
当今的礼部尚书也是实学门生,好像前不久刚刚升了官,正是他陆羽的四大得意门生之一。
如今你这长辈发了金口。他还能够不给你这么一份面子?”
“就算不为了我们这群老家伙,为了你魏国公府,为了辉祖,还有你膝下的儿女们,也该奋力一拼、尽力一试的。”
“知道。”
被面前这群老伙计骚扰得烦不胜烦,徐达没好气地翻着白眼,也只能就此答应。
随后,也就在万般期待的目光之下,离开了这处大明军校。
回到了魏国公府,徐达把此事跟大儿子徐辉祖、二儿子徐增寿两人好好商讨起来。
“父亲,这是好事,对我们武将勋贵一派可是极为难得的机会。若此事办成了,我魏国公府定能在一众武将勋贵之内引领首位。”
听着长子的话,徐达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好词,反而悠悠来了一句:“他韩国公李善长,此前不也是在我淮西派系之中引领首位,最后的下场?
我魏国公府,如今风头够多了。
有着陆羽他这么个女婿,再加上还将三女全都嫁了进去,在实学一派之中,那些文臣对其他武将勋贵是一个态度,对我魏国公府又是另一个态度,别告诉我你小子感受不出来。”
徐达冷声冷语,徐辉祖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他当然是感受到了。
他可是陆羽,如今大明洪武朝实学圣贤的大舅哥。
之前在外执行任务、领兵打仗、驻守之时,监军还有当地的实学官员、巡抚、布政使、知府等大大小小的官员,对他可谓是百般配合,无人敢轻易得罪他,甚至有些事情哪怕会坏了规矩,也都尽力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