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这皇宫能守得住吗?(1 / 2)

随着其中一个汉人开口,最前方的汉人兵卒一下子便不再继续关闭城门,反而不停往后拉,让城门开启的幅度越来越大。

如果说方才城门只是被撞开一条缝隙,那此时此刻,才算是真正彻底打开,两侧城门完全敞开,迎接大明军队进入盛京皇城。

城门一开,四周云梯的作用也就变得有限,只剩下清扫残余守城士兵的作用,更多大明士兵直接从敞开的西城城门鱼贯而入。

城门之地虽还有此起彼伏的杀伐声,但盛京皇城被攻破的大势,已然是板上钉钉了。

吴襄看到这一时机,目中闪过一丝狠意。

果断带着吴家的家丁亲卫疯狂上前。

有了他的加入,城门口明军的力量瞬间压制守军,再加上汉人、蒙古兵卒的忽然反叛,更使得后方的满清鞑子一时反应不过来,乱作一团。

西城的城门彻底陷落。

无数的大明将士在西城陆续涌入,占据城头,先将守城的士兵一一斩杀,随后在这城墙之上竖立起大明的王旗。

王旗旌旗飞扬。

随着一阵狂风四起,发出令人心神振奋的猎猎声,迎风招展。

吴襄手持制式长刀,身披轻甲,站在王旗前方,对着下方的汉人还有蒙古衙门的人大声开口:“降者不杀!若再有抗我大明王师者,杀无赦,夷三族。”

吴襄放声高喊。

身旁的一众吴家亲卫第一时间响应,“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一时间,这样的声音在西城这边迅速传开。

很快。

大量的汉人还有更多蒙古衙门的人,也都一一选择了归附。

汉人自不用多说。

反正他们在这盛京皇城之内的地位早是人不如狗;而蒙古衙门的人,投靠大清如何,投靠大明又如何,本就大差不差。

更何况如今大明占得了上风。

他们若是还负隅顽抗,那便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即便他们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的女人成了这大清的福晋,又能如何?

他们蒙古八部素来只臣服真正的强者,之前大清够强,多尔衮横扫蒙古八部,他们便选择臣服;

如今攻守易势,大明比大清更强。

他们蒙古八部自然也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西城门被夺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盛京皇城。

大明大势而来,这皇城之内的汉人一个个疯了一般前来,想要加入这胜利者的队伍;而那些蒙古衙门的人,察哈尔部、科尔沁部还有阿敏残部的人等,几乎不约而同,连面都没照就达成一致的共识。

同样选择靠拢向大明王师这一方面。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躲进皇宫。

躲不进去的,不给自己找条生路,那便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察哈尔部前来投靠大明王师。”

“科尔沁部前来投靠大明王师。”

“阿敏残部前来投靠……”

……

当祖大寿通过西城门迈入这盛京皇城之时,一个个蒙古部落归附的声音嘹亮响起。

祖大寿见了,面露笑颜,挥了挥手,便将他们全都编入军中,轻声说道:“蒙古八部归我大明,可喜可贺。”

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阿敏残部这些蒙古部落的人,也就暂时安了心。

起码能代表。

至少在盛京皇城的这段时日,这大明王师不会对他们出手。

即便到了此时,蒙古八部的人还拥有着一定的战力,可也绝对不想将这些实力全部消耗在跟大明王师的针锋相对上。

一旦蒙古八部没了爪牙,哪怕日后大清还在,蒙古八部便真的只成了废物,没了利用价值,大清对他们的重视程度自然也会落下很多档次。

每一个蒙古八部部落的首领都绝不甘心。

反正这天下,大明来做也好,大清来做也罢,跟他们实在关系不大,何必为了旁人的好处,灭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根本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

西城门陷落。

随后其他东城门、南城门、北城门三门之处的八旗满清人收到消息,一个个面目惊恐,士气大跌之下。

这三门之处里应外合,也就在数个时辰之内一一陷落。

至此,整座盛京皇城成了辽东总兵祖大寿的战利品。

“哈哈哈……”

四面城墙之上已然树立起大明王师的旗帜,旗帜招展,随风飞舞,好似代表着大清朝已然陷落,代表着他们大明才是这片土地之上唯一的正统。

永世昌隆,万世不改。

祖大寿嘹亮的笑声,在见到他的监军太监曹化淳之后,更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恭喜祖大人,贺喜祖大人。此番拿下盛京皇城,又立一破天大功。”

曹化淳一步步走来,身旁跟着一队亲卫,脸上也是满满的红光。

“同喜同喜!此番若无曹公公的大力支持,我辽东之处又岂能调用这般多的兵力?此番功劳,定也有曹公公你的一份。”

祖大寿大声说道。

曹化淳抿着嘴唇,脸上的笑意又浓厚了一些。

也是。

祖大寿和他合作甚佳,两人同心协力,才能够有今日这般光景。

妙,实在是妙。

两人寒暄片刻,在这盛京皇城的西城墙之上,几乎同一时刻,便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大清皇宫。

“祖大人。”

曹化淳目光投去,祖大寿心有灵犀一点通,微微一笑,应道:“曹公公。”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这一刻的心思却是想到了一处。

那便是拿下这大清皇宫,俘获皇太极的妃嫔,还有满清八旗的一应家眷,以及所谓的大清皇族中人。

若是能做到这般,恐怕他祖大寿即便不封国公,好歹也要封个侯,而且还是侯爵中的上品;旁边的曹化淳即便不能封侯爵之位,可以太监公公之身,权势声望却能达到顶峰,甚至能跟永乐一朝的三宝太监相提并论。

最重要的是,还能得一个善终。

这才是他们两人到了此刻,依旧恋恋不舍的念想。

……

与此同时,大清的皇宫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