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大明王师现平壤,天子对天子(1 / 2)

他祖大寿方才那一刻,就算想造反,也得看看剩下那三分之二的人。

这三分之二的将领中,不少人可是效忠大明的。

而曹化淳的手段也绝非摆设。

“曹公公。”

祖大寿拱了拱手,舔着老脸,带着几分请求之意。

曹化淳见了却只是淡淡一笑:“大事在前,小事不足提。”

“若是能拿下大清国都盛京皇城,擒了皇太极还有一众八旗贝勒的亲眷,这些都只是小事,陛下能谅解,太祖圣皇爷更不会在意。”

“反之。”

曹化淳语气一改,声音中多了几分凌厉。

一时间连他跟祖大寿往日的亲密合作都抛在一旁,“可若是没拿下盛京皇城,今日之举,待到来日,咱家势必告知皇上、告知太祖圣皇爷。”

曹化淳微眯着眼,语气丝毫不惧地盯着祖大寿,“除非此刻祖总兵便将咱家推下这城墙,否则这事瞒不住。”

自始至终,曹化淳效忠的只有一人,那便是大明皇上、朱家。

在大事面前,跟祖大寿往日的那点交情自显得可有可无。

做奴婢的主打的就是忠心耿耿,唯死而已。

“曹公公,咱晓得了。”

祖大寿见曹化淳这般决绝,张了张嘴,想说的话终究没说出来。

这事是他祖大寿考虑不周。

好在曹化淳给了他一条生路,没把他逼死。

只是当曹化淳离开后,祖大寿握了握拳,一对招子死死盯着远处的盛京方向,眼中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迫切。

这一次。

他可是连命都赌上去了。

要么一飞冲天,要么念在之前辽东大捷的份上告老还乡,余生做个富家翁,仅此而已。

……

朝鲜官道之外,八旗探子斥候匍匐在附近的山林中。

他们快速行动,目中带着急切。

时不时有踩碎树枝的声音响起,但此刻这些斥候却无一人在意,只因相比较官道之上大幅前进的大明王师。

他们所散发的这点声音实在是微不足道。

放眼望去,官道之上行进的军队人马一眼望不到尽头,竟然超过数万。

“何时大明军队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这义州城附近?怎么回事?”

斥候们不敢置信地看去,“他们大明人什么时候来的?”

其他的斥候们一一紧抿着嘴唇,面带急切焦急喊道:“快将此事告知给陛下。大明人来支援这些朝鲜蛮夷了。”

一众斥候纷纷点头,随即迅速朝着义州城的方向前行。

只是他们刚出了山林,便见密林之外锦衣卫的人马,还有大明王师的斥候同样早早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在此处恭候多时了。

双方见面,拥有着大明最强野战营的黄得功嘴里叼着狗尾巴草,身负红色轻甲,轻轻吐出一个字:“杀。”

黄得功目中带着杀意,身后骑营的士兵眨眼上前,那些斥候探子则一一散开,却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其中的锦衣卫也以极快的速度开始诛杀来敌,抢起了这些军功。

不过大明王师将近十万的部队依次前行,其动静太大。

在义州城、郭山城,包括那鸭绿江之处。

即便其中一大部分凭借水师绕道朝鲜重镇北边的平壤之处,可依旧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这些大清贼人发现。

顿时各处的一众斥候一个个全都慌了神:“这些大明人未免太多了。”

“还有那些火炮。不好,我们被发现了。”

“逃!快逃。务必要将此事告知给义州城之内的陛下,这些大明来者不善。”

在义州城,还有被皇太极八旗部队攻占下的城池,关于大明以及《大明日报》的消息早已传开。

自怀顺王耿仲明逃离之后,大明的消息便再也瞒不住,这使得这些八旗之人对于大明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行进的队伍之内,崇祯朱由检位于车辇之中。

他推开车窗朝外看去,见得四处朝鲜北方之地陷入战火,心头也略带着一丝丝的沉重。

朝鲜虽非大明国土,但亦是他们大明的附属国,且在他天启还有崇祯二朝间,朝鲜对大明向来忠心耿耿,遵礼守制,连他这个大明皇上也都听了许久。

每当在那武英殿内察看着朝鲜之处的求援奏折。

他朱由检都深感无力与无能,如今大明的王师终于来到了这片朝鲜的土地,宗主国没有辜负附属国的忠心,这让他稍感慰藉。

更何况朝鲜对于大明的重要性,到了如今毋庸置疑。

下午时分,大军找了一处营地暂时安营扎寨,想要到达平壤之处,还要经历数日功夫才能抵达。

几个八旗斥候的脑袋被悬挂在营寨边上,朱由检只是看了一眼,那些脑袋个个怒目圆睁、死不瞑目,但却并未惊扰他的心神。

自离开了京城之后。

他一路北上到中原,再到辽东,后又到这朝鲜之地,见了不知多少死尸,如今的他亦是有了几分铁血天子的气魄。

朱由检端来饭食,咕咚咕咚几大口将其吃完,感受着空空荡荡的肚子重新得到填充,心里边也就再次安稳。

他随意招了招手,边上的洪承畴迅速走来。

朱由检发问:“还要几日才能到达平壤之处?如今大军必将集中于此,凡可以惩敌,皆可放手继续和大清作战。”

朱由检如今不会用兵,但也算是知兵之人。

明白无论他的京营新军,还是临时从辽东调过来的吴三桂及其麾下的关宁铁骑,还有先前五边都督洪承畴的陕西边军、秦良玉的白杆兵,这些人手全部加在一块,或许的确能够拥有同大清八旗精锐一战的实力。

但若是败了,对于大明的重击难以想象;若是胜了,那也势必是一场惨胜。

对于大明在这朝鲜之处的战略,最优解自然是固守平壤重镇,以其火器火炮之力继续轰击大清,使其造成更大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