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清廷:朱元璋真活了?(2 / 2)

多尔衮领头,岳托带上豪格等人迅速领命。

随着他们一一离开了议事大堂,情况才算是稍稍好转了一些。

“耿仲明此人该死。”

多尔衮眼中闪过一道恼怒,“只是一个小小的汉人,死就死了,可偏偏还逃了去。”

在多尔衮心里——

逃了也就逃了。

可偏偏还毁了他大清耗费数载时光才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乌真超哈,甚至在临行前还将一众工匠全都带走,使得大清就算还有少许人同样通晓这火器技艺。

可兴许数载时光恐怕不过只是刚刚入了门而已,能学出什么东西?

想要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继续造出那些制式优良的火器,还有仿制大明朝的红衣大炮,那自然是成了痴人说梦,绝不可能。

如此一来,大清好容易在武器装备上跟大明缩短的差距,再一次消失不见,荡然无存。

“好了。”

岳托为人更加现实一点,小心翼翼地看了身后的议事大堂一眼,才低着声音、一脸谨慎地说道,“陛下如今还生着气,就算不能将他耿仲明抓回来,也要尽快将此人的下落调查而出。”

“对于叛徒,我大清绝不会放过。”

岳托边说边攥紧了拳头,眼中亦是流窜出道道恼怒之意。

多尔衮重重地点了点头。

其他同行的贝勒也都附和着这般想法。

若是大清不好好惩治耿仲明这叛徒,恐怕不止如今在盛京城、在大清辖下的一众汉人,就连那些蒙古衙门的人,一个个也要造反了去。

没有了大量的汉人还有蒙古人任由他们驱使,就凭八旗子弟、他们区区满人大清所有的人口数量加起来都不过区区百万而已,凭什么能够入关?

凭什么能够占据九州神器、中原的大好河山?

那才是白日做梦。

等到他们几位八旗贝勒,来到这义州城的四处开始调兵遣将前去追查之时,忽然间在这大街小巷便可听得一众蒙古衙门的人。

尤其是那些刚被多尔衮于去年收复不久的察哈尔部还有科尔沁部,窃窃私语的嘈杂议论声悠悠传来:“那些汉人竟然逃了,投了大明。”

“听说如今大明的实力早已远超从前,辽东之处有济尔哈朗镶蓝旗足足一旗的精锐,竟不是那关宁铁骑的对手。”

“也不知道我们蒙古八部的前程在何处,之前看着大清此时能拿下大明,我们也能因此享一享富贵,如今看来这大清还瘸着腿,能不能够拿下那大明都还不知道。”

听着一众蒙古人的嘈杂话,多尔衮心里面大不爽快,手里带着马鞭“啪”的一声甩出一道匹练,狠狠地砸在那察哈尔部多嘴多舌人的面颊上,留下一条重重的血痕。

“背后议论主子,该打。再有下次,该杀。”

多尔衮冷笑开口。

那被鞭打的蒙古衙门人低头只剩沉默,但眼神深处浓浓的不甘,却是没被旁人察觉了去。

“贱人就是贱人,奴婢就是奴婢。”

多尔衮见此继续冷笑着道。

随后翻身上马。

骑着大马的多尔衮直直朝着义州大开的城门之外而去,没有再继续耽搁。

同时岳托带着其他人也选了其余的方向,开始在这义州城之外继续打探。

“哈图鲁,没事吧?”

待这些八旗贝勒爷一众主子离去,剩余的察哈尔部蒙古衙门的人才算是聚在了一起,有人关心问道。

哈图鲁默默地摇了摇头,其他人见了也能大体感同身受,叹了口气嘟囔着道:“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人家是主子,咱们败了。”

哈图鲁内心满是不甘。

由于他们察哈尔部刚刚被收服不久,所以在心里面还是有几分傲气犹存,内心忍不住想到:他耿仲明都能投了那大明,我们蒙古又为何不能?

遥想洪武时期、永乐时期,我们蒙古还有那些大元旧部,不都全投了大明吗?

那时的大明人待我们蒙古可比这八旗的贝勒强太多了。

这一刻,仇恨的种子种在了蒙古衙门众人的心里,不知何时便会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带给这些自以为是的八旗贝勒一个狠狠的撞击,让他们懊悔不已。

……

多尔衮、岳托他们这些八旗精锐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只是一个下午便在这沿线之处打探到了耿仲明的去处。

其已在西域大宛马上朝着朝鲜北方重镇平壤而去。

多尔衮扬了扬手中的长鞭,深邃的目光看向那远处城高墙厚的平壤城:“好一个耿仲明,竟真被皇上给猜对了,居然敢背叛我们大清。”

“你耿仲明可真是好大的本事。”

多尔衮咬牙切齿地道。

不过此次他前来只带了一小部分亲兵,绝不可能凭借这些人手一举攻打上那平壤坚城,除非他们一众八旗全军齐齐押上,付出不小代价才有可能拿下来。

很快,多尔衮带着一众亲卫返回。

这时的皇太极在下午时分还处在议事大堂之内,不知究竟想到了什么,手上却再次将此前的那份《大明日报》缓缓拿起,脸上的凝重之色可比此前要重上太多。

“朱元璋凤阳皇陵死而还阳,这大明之处如此翻天覆地、改天换地之变,定不是他崇祯小儿能做得来。”

“朝堂之上还有那内阁首辅温体仁,包括四处的党派分歧以及那些经商的徽商,一个小小的刚登基没几年的少年怎么可能应对得了?这其中定有朕不知道的事情存在。”

皇太极笃定地开口道。

原本他是不相信这《大明日报》上的内容,可这几日打探大明的情况越详细,了解得越多,也就越明白当下的大明到底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准。

无论其新式火器的研发,还是对于朝鲜之处的支援,看似平平常常,可落到实处之上,这些都要有大笔的银钱来支撑。

不是他皇太极看不上朱由检,而是哪怕将他放在朱由检如今的处境之内,或许做得都还不如对方。

就连他皇太极都做不到的事情,朱由检就更不可能了。

除非有人破而后立,从外打破这大明崇祯一朝的僵局,如此才能够缔造出一个崭新的国度、全新的王朝来。

“到底差了什么?”

皇太极一时间百思不得其解,深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