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持续到今时今日还一直风平浪静,也是他强行压制的结果。
虽然这般做法使得朱由检近些时日特别别扭,时常自省觉得当这个帝王特别无用,但不得不说,这中原之处的平静却是让朱由检必须承认他的性格缺陷。
所以面对眼前跪伏而下的洪承畴,朱由检眼神复杂无比。
他徐徐地叹了口气:“罢了,起来。”
“朕又岂会怪你?自你担任五边都督以来,多次击败流寇还有那些反明反王之人,朕没有看错你洪承畴。”
朱由检由衷地说道。
闻言,洪承畴心头的忐忑缓解了多少。
但倒宁愿今日来的是那开国太祖朱元璋。
哪怕朱元璋在洪武一朝铁血杀伐果断,可至少立了功、未有大过便不会轻易被处置,比面前的朱由检让他们这些臣子。
尤其是为国尽忠有心之人,更乐意接受些。
“一切皆都为陛下分忧,微臣不敢居功。”
洪承畴继续小心地陪着。
两人寒暄时间长了。
看着面前绷着的堂堂五边都督、立了大功的臣子,朱由检捏了捏眉心,一时觉得心烦,更觉得有些疲乏:“好了,下去。”
洪承畴却好似如蒙大赦一般,面上虽还绷着,心里面却松了口气,如释重负般步伐缓缓朝外走去,未见半点破绽。
可他刚刚推开这书房之门,又听到身后朱由检的声音再度传来:“洪承畴,朕难道就真的那么差吗?
就算是比不得太祖,可就连你也都不信朕?”
洪承畴身子一僵,满脸惶恐,转过身来高声答道:“陛下,微臣惶恐。。
他却是不敢对朱由检方才的询问有任何回答。
臣子如何敢去评判帝王?
哪怕帝王错了,也断不是他们这些臣子敢开口的,更没有资格。
而洪承畴此刻的行为,便给了朱由检一个确凿无疑的答案。
朱由检有些痛苦地闭上双眸,挥了挥手。
洪承畴这才再度退下。
洪承畴回到居所,一人独处,喟然一叹:“陛下此时虽变了些性情,可我又岂敢去赌?为臣者伴君如伴虎,还真是如履薄冰。”
而在这陕西之处,朱由检也盘桓多日。
那八大王张献忠之流的反王已被解决。
他率领的京营新军,也断无在这儿继续留下来的必要。
朱元璋所吩咐他的银行一事,也在这中原之处开始兴办,有着京营众人以及各个票号、那些财主世家的大力支持,在朱元璋的吩咐之下,朱由检事无巨细地去干,好似一个兢兢业业的臣子一般。
所以大明银行办得结果也特别喜人,又再次为大明的财政带来一个全新的开源节流途径。
而在这出京之后的半年时光之内,朱由检也偶尔任由他的性子去做了一些事,大抵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内。
哪怕出了岔子他也能够解决。
可做出来的这些事宜,好坏参半,效果并不突出。
自然让朱由检这位崇祯一朝的帝王天子时不时陷入怀疑:“太祖做的是对的,到了朕这边便是错了,朕真的适合当一个帝王吗?”
有些事情,当结果出炉的那一刻,哪怕本尊不愿意承认,却是不得不认。
没多久,朱由检率领新军准备离开之时,京城之处的旨意也传来。
“陛下,太祖皇爷的旨。”
宫里面的太监前来,看着朱由检可不敢让他接旨,而是自顾自宣读起了旨意来:“如今中原之处已安定,便先去辽东一趟,展示一下你这天子之能。
随后,便尝试着看看可否去招降那些叛明之人,若是能成,于我大明百利而无一害。
其后,再前去那皮岛之处,御驾亲巡。”
旨意之上说着朱元璋的想法,朱由检面色微变:那些叛明之人,让他这个陛下前去招抚?
朱由检心中拧巴着,并不甘愿。
可从面前的太监嘴里。
他很快也得知,如今大明朝已然招降了那马回回,还招降了那闯王高迎祥一众反王,甚至连这陕西、山西接壤之处。
原本李自成麾下的那些可用之人也全数招降。
这些人都已招降了,那么那些投入到了大清怀抱的明人,又如何不能够尝试一番?
“回去跟太祖皇爷说一句,朕知道了,会按照太祖的旨意去做的。”
朱由检说道。
宫里的太监忙不停地点头,可不敢沾染什么是非。
一阵功夫就离了这陕西一带。
大军拔营,朱由检率领新军和洪承畴一起前往辽东之处,一路同行,洪承畴想躲也躲之不及,只能跟朱由检继续交谈。
“太祖这是何意?”
夜深人静,天地一片万籁俱寂。
此处早已拔营安寨,设立篝火,军营之内士兵巡逻,还有四处的探子在这周围查探。
虽说中原之处已定,但军伍中人亦有其负责的职能任务,不会大意。
军营之外,朱由检踏步而前,洪承畴紧紧跟着。
两人稍稍停下。
朱由检烤着手里的野鸡。
他并非不擅厨事之人。
昔年在信王府之时。
他朱由检也是有一手厨艺的,虽比不得大厨,但也能够做出些不错的吃食。
看着面前的柴火噼里啪,火焰升腾,炽热的火光不断将面前的野鸡烧烤得滋滋作响,传来淡淡的荤腥味,还有那时不时滴下的油光,使得火焰又高了三分。
看着面前的火光,朱由检终是忍不住问出了他接连数日以来的疑惑。
涉及太祖朱元璋,洪承畴的胆子可就稍大了些,在如今的大明崇祯一朝,太祖朱元璋就是最大的正确,连面前的朱由检这位天子皇上都得让步。
洪承畴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旨意。
只见他随手拈来一根树枝,在面前的沙土上轻轻一划:“如今大清立国,已改为满洲,皇太极赫然称帝,已是我大明劲敌,其兵力满八旗、汉骑扩编,如今还收复了整个漠南蒙古之处,其再无后顾之忧,只剩下朝鲜可进行牵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