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精盐之法,御马监方正化(2 / 2)

自是因为此人在宫内本就身居要职,而且是个实干之才。

在宫里虽比不上王承恩,还有那东厂的提督曹化淳,但也是权势极大的太监之一,乃是宫里面的御马监掌印太监。

此前也一直极受崇祯朱由检的重用。

而此人能入朱元璋的眼,朱元璋也专门看了一下他方正化的政绩过往。

除了处理朱由检交办的收受贿赂、减免死刑等事务,最让朱元璋耸然一惊的,是此人上缴了毛文龙所藏的全部白银,那么大的一批银钱,可谓解了朱由检一段时间的燃眉之急,所以此人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这精盐制作之法,稍后你便去工部,就说是咱让你去的,领上一群工匠,还有工部负责此事之人,之后便去江南,好好同那群国公、武将新贵处理处理江南的盐引事宜。

我大明天下如今还是缺钱,缺得很。

这江南之处的盐利,那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不急不缓,徐徐说道,声若平静,却让任何人不敢有半分轻慢。

“奴婢谨遵太祖皇爷的旨意。”

方正话语气中正,全然没有寻常太监那般阴柔,走起路来不说龙行虎步,也是正规的四方步,看上去极具观赏性。

而这精盐提纯技术。

其实黄帝时期便通过煎煮海水制盐;秦汉至隋唐,海水煮盐也一直是主要方式,还有井盐开采等技术;到了宋元时期,用石灰乳沉淀法去除杂质,通过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再蒸馏得精盐。

到了明代,再到清代,精盐技术又一次完善,过滤、化学提纯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体系。

所以到了这大明崇祯年间,精盐提纯之法的确会引动不少利益,但也绝不可能让人大为震惊,一切都是有迹可循而已。

看着远去的方正化,朱元璋面不改色。

一旁的崇祯朱由检双目微动,面色复杂难明,良久过后,却是难以言喻般地长出了口浊气,好似忽然想到了什么过往一般。

“太祖,您说孙儿是不是杀错了那毛文龙,还杀错了那袁崇焕?”

犹豫徘徊许久,朱由检终究还是憋不住这被刚才思绪勾动的心里话,希冀的目光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听后,处理奏折的笔微微一顿,抬眼打量了一

他想了一想,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身与面前的朱由检互相平视,脑子里过了一下毛文龙和袁崇焕二人的具体情况,一声冷笑:“杀了便杀了,那又如何?难不成你这孙儿杀了一个毛文龙,又杀了一个袁崇焕,便就此心有愧疚了?身为帝王、身为天子,杀个臣子,岂非理所当然?”

朱元璋面庞上流露出一丝狞笑。

莫说什么功臣不功臣,他朱元璋杀的功臣还少吗?不通政治、不善君事者,哪怕立下天大的功劳,临到危机大势来袭,却还一无所知,此等蠢人不死谁死?

对于一个帝王天子而言,朱元璋坐其位、谋其政,对于袁崇焕和毛文龙两人,的确有过一丝可惜,但人死了终究还是死了。

大明朝不会因缺少那么一两个人便停止运转。

若按这种想法,那蓝玉——他朱元璋到底还杀不杀?

原本历史上毛文龙是袁崇焕擅自杀的,但在这个时空,毛文龙却是朱由检听信了袁崇焕的谗言,而派方正化赐死的!

至于袁崇焕,在朱由检发现自己被他欺骗后,下旨杀了毛文龙,使得后金不再无所顾忌的犯边,因而怒气中烧的他更是直接杀了袁崇焕。

可这些怪朱由检吗?毛文龙的确有取死之道,只是袁崇焕的谗言加速了这个过程罢了!

在处置毛文龙时,袁崇焕还当众宣布其十二条当斩之罪:一是专制兵马,钱粮不接受核查;甚至还有诸多狂悖之举,吃空饷、扣军粮。

朱由检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最后也都反应过来,可毛文龙依旧如同蓝玉一般骄纵张狂,这样的人不死谁死?

若是换了朱元璋,早就杀了。

更有其余罪名:不经请示,便让数千人改姓毛;擅自在皮岛,未有大明政令便开马市;屡屡上演奏章多为无理之言……

单单这几条,放在朱元璋眼中,几乎是比蓝玉都还要过分的罪名。

目无君上。

在封建帝王专制的年代,这种臣子若非顾全大局,早已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当然毛文龙虽然有各种不敬,但在牵制后金这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若说毛文龙之死还有点冤,那袁崇焕就是死有余辜。

五年平辽,结果变成了一个笑话,更是和后金媾和,上奏谗言,使得毛文龙身死,后金再无顾虑。

袁崇焕都督辽东的时候,使得辽东将门彻底膨胀,尾大不掉,若是朱由检早点杀了袁崇焕,换上其他人,说不定辽东还有得救,可惜等到他醒悟时已经彻底晚了,袁崇焕死得不冤!

看着面前的朱由检,面目间还有挣扎、犹豫,哪里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天子?

虽有狠厉之心,可终是优柔寡断。

朱元璋见此,打量着朱由检这后世子孙稚嫩的面庞,张了张嘴想要破口大骂,但随即还是看在对方坚韧不拔的份上,没说出口,转而对一旁的太子朱慈烺道:“来,给你父皇说说,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朱元璋不想搭理朱由检,但对这位孙儿总归还是要教一教的。

于是便把此事当做考教,放给了朱慈烺。

“太祖!他才几岁年纪,又怎能懂得这么多的国之大事?”

朱由检面上浮现一丝笑意,摇了摇头,显然不认为儿子能比自己强。

自己不如太祖皇帝是理所当然,可他儿子有几斤几两。

他这当父亲的还是心中明了。

朱元璋闷哼一声,懒得搭理他。

“父皇,三日不见,儿臣早已并非那无知小儿,近些时日,父皇虽在京营新军之内同吃同住,见新军战力大涨,儿臣也在这乾清宫、武英殿内追随太祖老祖宗多日,学了不少经国之道。”

朱慈烺脆生生的声音徐徐响起,稚嫩的声音缓缓响起,让朱元璋欣慰的同时,也让方才开口的朱由检面露好奇,他打量了一下老祖宗朱元璋的面色,不由一笑,来了兴致,专门问道:“既是如此,那今日便让父皇好好看看,我大明朝的太子爷是个什么打算?”

朱慈烺鼓着小小的腮帮子,在朱元璋的鼓励之下,一板一眼、板板正正地脆声开口:“毛文龙拥兵自重,若非还需他在东江皮岛之处骚扰后金,使其无法集中军力对付我大明中原还有辽东关宁防线,像此等之人早该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