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个四十多岁的儿子哭得如此伤心,马皇后不禁轻抚着他的头道:“老五,这些年委屈你了!”
“不苦,儿臣能再见到母后,真的不苦!”朱橚摇了摇头说道。
“好了,老五,快点起来,作为咱的儿子,怎么能做如此小儿女姿态?”朱元璋却有些不满,说道。
对此,马皇后瞪了朱元璋一眼,朱元璋也不敢再说话了,而朱橚闻言,则赶忙起身,对于老爹朱元璋,他还是害怕的。
随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坐到了首位上,朱允炆和朱棣坐到了两边。
望着下首的儿孙,朱元璋感慨不已说道:“今日难得有机会,我们一家人聚集在一起,咱在这里跟你们说一些贴心的话。”
“还请父皇直言!”朱橚连忙说道。
“当初咱广封藩王,就是希望你们能在各地守住大明的土地,一起拱卫京师,没想到允炆这孩子居然听信了齐泰,黄子澄之流的谗言,下重手削藩,连老十二都被他逼自焚了,老五他们也受了不少苦!”
说着,朱元璋望向朱允炆道:“允炆,你现在起身,给你的众位叔叔们赔罪!”
闻言,朱允炆的面色一阵青,一阵白,自己好歹是当过皇帝的,居然要向藩王赔罪,但是皇爷爷的命令,他又不敢不听,最终只能无奈的起身说道:“众位叔叔,侄儿听信了谗言才会进行削藩,让诸位叔叔受罪了,侄儿在这里向你们赔个不是了!”说完,他更是行了个礼。
这一刻,所有的藩王灵魂都舒爽了,朱允炆这个皇帝居然亲自向自己行礼,之前削藩的事,全都抛之于脑后了,他们心里那点对朱元璋的怀疑也彻底烟消云散,这肯定是父皇和母后复活了,不然朱允炆不可能如此听话。
朱元璋很是满意,随即望着众藩王道:“好了,如今允炆已经向你们赔罪了,日后不可再因为此事为难于他了!”
他这也是为了朱允炆着想,毕竟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建文时空,若是他的这些藩王叔叔们记挂着削藩的仇恨,那朱允炆很可能还没等去倭国就藩,就直接挂了。
“儿臣不敢!”众藩王连忙起身说道。
“如此,甚好!那我接下来就说第二件事!”朱元璋捋了捋胡子,慢慢说道:“此次靖难,全都是因为允炆削藩而起,然而他的担忧也很正常,咱也不想以后再见到兄弟相残之事发生。”
闻言,这些藩王们顿时脸色煞白,莫非父皇也想着削藩吗?
若是朱棣削藩,他们还敢起兵反对,但父皇削藩,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此刻,朱橚站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愿意放弃藩王之位,从此陪伴在父皇母后身侧。”
“老五,你有这孝心,咱很欣慰,不过咱这次不是要削藩,咱准备放你们出去。”
放我们出去,众人听不懂!
“在我大明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土地,你们不是觉得当一个藩王屈才了吗?那就带兵出去,打下多少地盘,都是自己的,到时候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算当皇帝也无不可。”朱元璋解释道。
当皇帝?
听到这话,所有的藩王都呼吸急促了起来,要说他们对那个位置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如今朱棣兵力最强,他们也只能听其摆布,若是真的能去中原之外,当个皇帝,那岂不比在大明当个藩王痛快些吗?不少人都有些意动了。
“当然,你们若是真的不愿意去海外,也可以在大明当个藩王,不过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以后每代藩王袭爵就要降等,五世之后,就是平明,与皇室没有任何关系了!”
朱元璋这话就是逼迫这些儿子们出海开阔,同时也是为了给朱棣解决难题的,若是朱棣提出这种办法,他们绝对反对,但如今说出这法子的朱元璋,他们根本不敢闹腾。
而一旁的朱棣听到朱元璋的话,顿时眼睛一亮,说实话,对于这些藩王兄弟们,他同样很忌惮,生怕有人再上演靖难之事,所以他还想着让这些藩王们全部内迁到内地,朝廷花钱养着他们就好,如今朱元璋的这个办法彻底解决了他的难题。
“你们现在可以告诉咱了,是想要去海外发展,还是留在大明?”
“儿臣愿意前往海外!”朱权有些不甘心,但又能如何,有朱元璋给朱棣撑腰,他只能垂头丧气的说道。
“儿臣也愿意前往海外!”
“儿臣也是!”
……
接着,所有的藩王都跟着出言,没办法,若是不前往海外,五代之后,子孙都成了平民,这可不是他们能够忍受的,而且从另外一个方向想,去了海外,当个皇帝逍遥自在,岂不比在大明当藩王好多了。
“很好,不愧是我朱家子孙,记住你们的承诺,若是谁想反悔,休怪咱不客气。”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朱棣道:“老四,日后,我朱家子孙,除了皇帝一脉之外,其余亲王都要依照此例,你给我计入皇明祖训里面,若是有人不愿,直接开除族籍,不再是我朱家子孙。”
“儿臣领命!”朱棣连连点头,他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提醒自己,这次海外就藩让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一起,不然以后这兄弟俩说不定没好果子吃。
随着朱元璋的出现,将这些藩王的隐患彻底解决了,余下就只剩下朱棣的登基大典了。
两日后,奉天殿内,文武百官藩王齐聚在一起,共同迎接新皇帝朱棣登基。
不过,朱棣的登基仪式与以往所有皇帝都不同,这次是朱允炆主动禅位,还有复生的洪武皇帝主持,这下子让许多觉得朱棣是篡位的官员也没办法反驳了,朱元璋亲自出现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