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婚事(2 / 2)

不过自己不了解,自己不是还有老婆吗?

苏泽找上了妻子赵令娴。

听苏泽说完了李如松的情况,赵令娴捧着肚子问道:

“夫君的意思,不想让李如松和勋臣联姻,那是要给他找一个宦门淑女了?”

苏泽点头,李如松如果不和勋臣联姻,那就只能和文官联姻了。

赵令娴思考了一下,她虽然有孕在身,但是依然会参加京师贵妇圈子的聚会。

任何时代,妻子的社会地位,都是和丈夫的地位绑定在一起的。

赵令娴在京师社交圈中的地位,也随着苏泽的地位一步步变高,如今已经是仅次于那几位阁老的妇人们,跻身于顶流的圈子。

因为时代风气的缘故,大明的贵妇交往不像是唐宋的规模那么大,但是各种小圈子的联系依然很紧密。

赵令娴想了想说道:

“夫君,还记得霍尚书吗?”

苏泽点头说道:

“当然记得,霍尚书是前任兵部尚书。”

赵令娴说道:

“霍尚书是山西人,已经致仕归乡了,但是他有一子霍钟瑜,门荫在京师做官,官拜尚宝郎。”

“这位霍司宝家中也有一女,也到了婚配的年龄。”

苏泽问道:

“你的意思是,让李如松和霍尚书的长孙女婚配?”

赵令娴点头说道:

“霍家是山西名门,累世书香,霍尚书治家很严,霍司宝在京师的名望也很高。”

“而妾身也见过这位霍家长孙女,性格也是温婉大方,年龄上也很适合。”

“就是霍司宝的官位低了一些,和李公子的父亲相差比较大。”

苏泽一拍手说道:

“这个无妨!霍尚书乃是致仕的兵部尚书,当年李都护来京师,都是拜的霍尚书门路,李家也不会在霍家门前摆威风。”

“只是霍家能答应吗?”

赵令娴笑了笑说道:

“相公不知道,这霍老尚书七岁能文,十五岁就精通经史子集,被誉为神童。”

“但也有说法,这位霍老尚书用光了霍家三代的才气,如今除了恩荫做官的霍司宝之外,家中再也没有人出仕,就连考上举人的都没有。”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

大明科举制度,让家族的起落十分的频繁。

一个家族,如果累世出进士,那家族很快就会昌盛。

但如果一个家族,几代都考不上进士,那也会很快衰落。

当然,这个衰落并不是家族破产,而是退回到乡绅的状态,失去朝堂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是很多的。

霍冀是神童,科举顺利,但是家中第二代第三代科场都不顺利,家族就靠着霍钟瑜这个恩荫的尚宝郎撑着。

霍冀活着自然还好,毕竟霍冀久任宦海,还担任过兵部尚书这样的高官。

可一旦霍冀去世,家中就彻底失去顶梁柱,那日后就难说了。

所以李如松对于霍家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联姻对象。

“此事还是要霍尚书做主吧?”

苏泽问道。

赵令娴说道:

“所以如果要成事,还是要请夫君致信霍老尚书,问问他老人家的想法。”

“只要霍老尚书点头,这事情应该就能成。”

苏泽连忙说道:

“为夫这就写信。”

赵令娴连忙说道:

“夫君这还没过正月,哪有给人做媒的道理?夫君如果着急可以先给霍老尚书写信,说明意向,等过了正月再操办也来得及。”

苏泽这才想起来,民间有“正月说媒死媒人”的说法,至于具体的原因,大概是农业社会正月的祭祀活动比较多,说媒冲撞神灵。

苏泽连忙说道: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令娴和苏泽也是老夫老妻了,听到丈夫夸赞自己,赵令娴还是脸上一红。

她又说道:

“夫君也问问李家那边的想法,如果李家也同意,那这件事有八成可能。”

苏泽点头说道:

“这个自然,想必李都护是不会拒绝的。”

苏泽猜的不错,他通过胖鸽子给李成梁带信,李成梁听到这个打算之后更是狂喜。

他那次入京是见过霍尚书的,彼时他见到霍冀都是战战兢兢,没想到时过境迁,自己竟然有了和兵部尚书家孙女联姻的机会!

虽然只是一个“前兵部尚书”,但是霍冀和现任兵部尚书曹邦辅关系密切,在兵部威望也很高。

如果儿子真的能和霍家的孙女成婚,那自家儿子也能算是半个兵部的“自己人”?

那针对李家的敌意也会少很多。

李成梁连忙回信,表示“全凭苏公”做主。

——

李如松的婚事倒是也提醒了苏泽,武监生当中,也有不少还没婚配的。

特别是一些寒门出身的武监生,他们在京师没有熟人,一直都在武监读书,也没有交友的渠道。

武监军官这个团体还很脆弱,如果要成长下去,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和旧的利益集团融合。

军功新贵和旧贵联姻,虽然听起来很现实,但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但是这种事情由苏泽出面也不合适,给李如松做媒还好说,如果给所有新军官做媒,那必然会引起猜忌。

苏泽不方便做的事情,有一个人却很合适。

小胖钧听闻之后也是大感兴趣,他在正月初十向隆庆皇帝进言,在年节期间组织一次禁卫营和京营新军的军官宴会,邀请京师权门参加。

隆庆皇帝听到小胖钧的建议后也是大喜,儿子能有这份见识,能笼络着军队的人心,那日后皇帝的位置就稳固了。

于是隆庆皇帝下旨,在上元节当天,在皇宫内组织宴会,由太子朱翊钧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