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笑看着宋嘉:“宋医生,我们听说您那边缺人,就想跟着您干,您……不会嫌弃我们吧?”
宋嘉看着这一张张充满朝气和信任的脸庞,心中瞬间被巨大的感动和欣慰填满。
她当然不会嫌弃!
这些人可都是她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基础扎实,吃苦耐劳!
她没想到,马承宇这几年真的牢牢记着她的话。
不仅自己努力,还将中医部的这些人都凝聚在了一起。
在她最需要用人之际,给了她一支现成的、值得信赖的团队!
她感激地看了马承宇一眼,然后对大家朗声笑道:“怎么会嫌弃!欢迎!都欢迎!”
这回估计裴院长真的要哭晕在办公室了。
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极大地缓解了制药厂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压力。
制药厂背靠医科院,生产的药根本不愁卖,都是先紧着部队医院供应,有多的才给地方医院。
因为宋嘉对药材要求极高,前期自家的药材基地还没发展起来,很多好药材都得靠她催生,所以产量有限,药品总是供不应求。
直到后来药材基地规模上来了,能稳定供应大量优质药材了,药品产量才勉强跟得上需求。
1988年,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化,彻底放开对个人注册办厂的限制。
此时,宋嘉已在国家医科院深耕八年。
这八年间,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研发出了数种疗效显着、适合国内患者的平价特效药,其中针对肝癌的改良版“青阳丹”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让无数患者看到希望。
随着高校扩招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国家人才短缺的困境也大幅缓解。
于是,这一年,宋嘉正式从医科院功成身退,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去。
“华夏中药材发展中心”早已覆盖全国十多个省份,建成上百个标准化药材基地,沈国民成了总负责人,带着团队跑遍大江南北。
马承宇则带领从军区医院中医部出来的团队,成了制药厂的核心管理团队。
按照早年与医科院签订的合同,宋嘉有权回购全部股权。
但宋嘉并未做绝,只是购回了35%的股权,给医科院保留了20%的股份。
这样既将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留了20%继续支持国家的科研工作。
宋嘉将“医科院联合制药厂”正式更名为“嘉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随后,她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直营的零售店,把平价好药落进万家。
同时成立“女性健康基金会”,专门致力于帮扶贫困患病女性、资助失学女童,以及开展女性健康知识普及等公益事业。
在这个女性声音常被忽视、女性需求常被搁置的年代,为这些被轻视、被遗忘的女性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到1992年,70岁仍健步如飞的宋思礼硬是说自己干不动了,执意要把自己名下所有的公司股份,都转给了女儿宋嘉和两个外孙。
这下可把沈岁宁给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