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婚礼(1 / 2)

有了翁老的准话,宋嘉干劲十足。

既然制药厂的事有了眉目,药草供应就得提前谋划。

前年,凤阳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悄悄签下一份“大包干”协议。

到了去年冬天,这项大胆的尝试就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整个村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远远超出往年。

这个消息,就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步伐。

过年期间宋嘉打电话回上河村拜年时,李梅香就兴奋地跟她提起。

奉池县因为近几年农业发展一直名列黑省前茅,被选为了“包产到户”的试点县。

去年冬天,生产队就已经将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按照农户人口数平均划分,确权到了每家每户。

李梅香一家四口分到了十二亩耕地和三亩林地,日子正往好里奔。

之前宋嘉对开制药厂的事还没十足把握,所以也没提前跟李梅香他们沟通具体种植哪些草药、需要多少量。

眼看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临时培育种子再寄回去,显然来不及了。

制药厂从审批到真正建成投产,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倒也不必急于这一时。

于是,宋嘉先给奉池县的农业局打了个电话。

请他们帮忙给县里的村民们带个话。

各类中草药可以照常种植,只要炮制得当,品质过关,她这边可以全部按市场价收购,价格从优。

同时,宋嘉也开始系统地整理她手中现有的药方。

分析哪些草药的需求量会比较大,以及这些草药在哪些地区种植药性才能达到最佳。

她发现,有不少常用药材适合在黑省种植。

但也有一些关键药材,比如一些祛湿药材适合岭南气候,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材在川省、滇省的大山深处才能长出最好的品质。

未来的药材基地,不能只局限于东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

等厂子有点眉目了,就得去这些地方考察,建立稳定的合作种植基地才行。

----

四月份,宋嘉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完成了毕业答辩,正式加入国家医学科学院,成为最年轻的研究员。

她立刻投入到与陆教授等人紧张的新教材编写工作中。

这项工作繁琐而艰巨,需要将带回的最新知识、技术理念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常常需要讨论到深夜。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

七月底,新教材终于编写完成。

转而交给出版社大量印刷,确保新学期全国相关专业的师生都能用上这本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材。

另一边,宋哲和楚惊秋的婚礼也提上了日程。

这场婚礼从年初就开始筹备。

因为宋思柏如今已是羊城军区的司令员,大部分人脉和关系都在羊城,为了方便,婚礼最终定在8月8号于羊城举行。

京市的战友和同事们,则计划等宋哲他们回京后再补办一场答谢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