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蓝衣顾问(2 / 2)

“天哥,你这招真高啊!一下子就把那些质疑的声音给压下去了。”林国栋兴奋地说道。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很快,就到了港督府举行任命仪式的日子。

我特意换上了一身深蓝色的制服,这还是李娜专门找人帮我定做的,穿在身上,显得格外精神。

“怎么样?帅不帅?”我在李娜面前转了一圈。

“还行吧。”李娜撇了撇嘴,“不过你确定要穿这身去?会不会太招摇了?”

“就是要招摇。”我笑着说道,“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徐天来了。”

任命仪式很简单,整个流程只用了不到十分钟,而且全程闭门进行,没有拍照,也没有发布任何新闻稿。

港督那老家伙,显然是不想让我在公众面前露面。

不过,他显然低估了李娜的能力。

早在几天前,李娜就已经通过林国栋提供的临时政务系统账号,将“特别民防顾问”的身份同步录入了政府应急联动名录。

也就是说,现在我在政府的系统里,已经是一个正式的官员了。

当天晚上,台风预警再次拉响,警方的调度中心在发布指令的时候,竟然误将一份抄送到了我的邮箱里。

我打开邮件,仔细地看了一遍疏散方案,发现里面有不少漏洞和不足之处。

我立刻回传了一份修订版的疏散方案,并且在邮件里标注了一句:“建议启用鲤鱼门避风塘作为二级集结点——潮汐数据支持。”

没过多久,我就接到了警务处处长的电话。

“徐先生,您提供的方案非常专业,我们决定采纳您的建议。”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惊讶和敬佩。

我笑了笑,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在警方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接下来,我开始以“顾问”的身份,向港督府申请查阅过去五年来的民防演习档案。

当然,我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那些档案,而是为了让李娜在扫描件中提取各政府部门联络人、备用频道频率,以及应急仓库的坐标。

更关键的是,我以“协调民间力量”为由,推动建立了一个“政民应急联络专班”,由林国栋挂名组长,实际运作则交由志愿队的骨干轮值。

这个“政民应急联络专班”成立的第一天,就绕过了消防处的审批,直接调用了政府闲置的冲锋舟,支援了大澳水浸的救援工作。

有了这个“政民应急联络专班”,我就相当于在政府内部安插了一颗钉子,可以随时掌握政府的动向。

一切都在按照我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一步一步地蚕食着港府的权力,慢慢地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我站在港督府的落地窗前,望着维港的夜景,心里充满了期待。

龙椅之前,只剩最后一道门。

而我,已经准备好,破门而入。

我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帮我查一下,最近北京观察组的动向……”

三天后,北京观察组那辆黑不溜秋的轿车,又悄无声儿地溜回了港岛。

赵国栋约我在半岛酒店的咖啡厅见面,老赵一见面就阴阳怪气:“徐生现在是真·顾问了,拿到帽子,干的事儿比以前还大了。”

我笑笑,端起咖啡抿了一口,不慌不忙:“赵组长说笑了,我这不是在尽一个顾问的本分么?提提建议,然后…‘恰好’被采纳了而已。”

他噎了一下,估计是被我这“恰好”给气着了。

这帮人,就是喜欢端着,明明心里门儿清,非要装糊涂。

回程路上,李娜把平板递给我,屏幕上是最新情报:“港督府刚向伦敦提交了预算申请,准备扩建‘特别民防顾问办公室’,编制六个人。”

我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迷离的中环夜景。

霓虹灯像不要钱似的闪烁着,映在我脸上,明明灭灭的。

指尖一下一下地敲着手机屏幕,新刷新的秘密有点意思:“七日后,花仔荣将遭匿名举报涉纵火案。”

有人想砍我左膀右臂啊,还真是看得起我。

我冷笑一声,抬头看向李娜:“看来有人嫌我这把火烧得不够旺啊。”

李娜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要不要我查一下是谁在背后搞鬼?”

我摇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不用查,”我说,“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火源。”

清晨六点,阿公岩消防局的电话铃声刺耳的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