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震动,在死寂的指挥中心里显得格外刺耳。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就像某种精心设定的闹钟,准时得让人心里发毛。
我划开屏幕,一行字跳了出来,带着一股子北京腔的严肃:
“北京‘港澳事务观察组’将于明晨九点乘专机抵启德,带队者为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赵国栋,任务代号‘清源’。”
我眯起眼睛,指尖一下一下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汇丰银行顶楼的备用电源嗡嗡作响,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蚊子,在宣告着这个城市最后的倔强。
“清源……”,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这名字可真够直白的。
救灾?
扯淡!
这是冲着我来的,是来清查权力的。
中央那边,终于还是察觉到港岛冒出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影子政府”。
“给”,李娜递过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驱散了些许夜晚的寒意。
这妞永远是这么冷静,在这种乱局里,简直就是定海神针。
“他们走的是官方通道,不过入境名单我黑到了。一共七个人,两个记者,三个安全随员。”
我接过咖啡,轻轻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不是来合作的,是来授权的。”我早就该料到的,手里的权力越大,上面的眼睛就盯得越紧。
“天哥,那我们怎么办?”李娜问道。
“怎么办?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为港岛做事的人。”我放下咖啡,
凌晨三点,安全联盟核心会议。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个个大佬都面色凝重。
花仔荣坐在我旁边,脸色阴晴不定。
他既为我能在台风中力挽狂澜感到骄傲,又隐隐担忧我触碰了不该触碰的红线。
“各位,明早九点,‘清源’小组就到了。”我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地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所有志愿者暂停救援工作,转为‘灾后重建公益行动’。”
“公示行动?天哥,这是什么意思?”有人不解地问道。
我笑了笑,解释道:“我们要把我们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展示给所有人看。我们要让全港市民,让北京来的大老爷们,都看看谁在真正地为港岛付出!”
我亲自带队,扛着摄像机,奔走在南区的排水工程现场。
镜头里,志愿者们挥汗如雨,清理着被台风摧毁的家园。
我们记录下每一处塌方修复的时间,每一户安置的记录,每一笔捐赠的流向。
“我们不怕查,我们欢迎查——因为我们做的,比谁都清楚!”我在镜头前掷地有声地说着,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天哥,这样真的有用吗?”花仔荣有些担忧地问道。
“荣叔,舆论这东西,就像水一样,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舆论站在我们这边。”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信心满满地说道。
很快,一段名为《台风后72小时:谁在做事?
》的视频,在港岛的社交媒体上疯传。
视频里,没有煽情的音乐,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真实的画面,最朴实的语言。
视频在各大便利店的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在那些劫后余生的疲惫面孔前,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存在感。
舆论,开始悄然倒向我们这些“民间实干派”。
“天哥,官方那边有什么动静?”我回到指挥中心,第一时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