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先祖三世在陨星谷外围采集的‘阵眼脉冲图’,你看这里——当活阵感知到逆向能量时,会在0.3秒内触发‘二次共振’,比天霜极地的阵体快了0.18秒,这0.18秒的时间差,足够让缓冲阀的导能通道在反噬能量抵达前过载。”
莱尔丹的指尖在灵能分析仪的操作面板上轻点,光屏瞬间切换为“活阵共振响应时间对比模型”。
淡蓝色的三维坐标轴上,两条代表不同阵体的响应曲线清晰呈现,天霜极地的曲线在0.48秒处达到峰值,而陨星谷的曲线则在0.3秒处陡峭上扬。
“你注意到曲线的斜率差异了吗?”
他抬手指向陨星谷曲线的起始段。
“天霜极地的阵体能量是‘线性反馈’,而陨星谷的是‘阶梯式反馈’——前0.2秒的能量增幅其实低于天霜极地,只是在0.2秒后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他调出灵能模拟器的参数面板,将“逆向注入延迟触发”选项勾选。
“我们可以在注入初期设置0.2秒的‘能量预缓冲’,用低浓度灵能(0.15单位/秒)先激活阵体的基础响应,待0.2秒后再将速率提升至0.3单位/秒,这样既能避开初期的反馈盲区,又能抵消后续的爆发式增幅。”
林夏的手指在控制台键盘上飞快敲击,半空中的星阵耦合模型瞬间新增了“延迟触发”参数层。
当她将模拟数据投射到中央光屏时,原本悬浮在安全区域的红点旁多了一条淡紫色的“风险预警线”——即使星象共振振幅突然提升至0.45,红点依然稳定在安全阈值内。
“我用‘灵能反馈预判算法’推演了120组可能的突发情况,包括阵体二次共振、星象振幅骤增等极端场景,只要延迟触发的时间误差控制在±0.02秒内,缓冲阀的导能效率就能维持在98%以上。”
她转过身,将一枚小巧的灵能校准器递给凯伦。
“这是根据陨星谷阵眼脉冲频率特制的校准设备,能实时同步阵体的能量波动,误差不超过0.01秒。”
......不是,这群家伙在讲什么啊?
凯伦指尖捏着灵能校准器,指腹贴在冰凉的金属外壳上感受着内部微弱的能量脉冲,先对着林夏颔首以示认可,随即转向光屏上的响应曲线,眉峰微蹙着提出了第一个学术疑问:
“延迟触发方案的逻辑闭环很完整,但我们似乎忽略了‘地脉灵能基线波动’这个变量——陨星谷的活阵并非孤立存在,它的能量循环始终与地下三尺的‘青晶脉’相连,我上周采集的地脉数据显示,青晶脉的自然流速存在±5%的瞬时波动,而这波动恰好会影响预缓冲阶段的灵能输入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