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按理说不该担心(1 / 2)

宁时却仿若未闻,伸手扶住卫霖的胳膊,感觉身侧的人儿微微发颤,不由得将声音放得更柔,“你的居所离这里还有多远?”

卫霖借着她手臂的力道,勉强站直了些,指了指前方巷子深处:“不远了,转过这个弯......再走几十步就是。”

也好。

刚才搀扶着小卫的一侧身子,宁时便觉重量超出自己想象。

倒不如说是自己变柔弱了。

唉,眼下自己武功尽失,背是背不动了,但搀扶着走这段路还是没问题的。

“那好,你靠着我些,我们慢慢走。”宁时说着将手臂环过卫霖的腰际,让她大半重量倚靠自己身上,“若是实在难受,我们就歇一歇再走。”

卫霖慌忙摇头,苍白的脸上不自然的红晕更是明显:“......能走,不必歇。”

现在这样被她半扶半抱着,已经让她心跳如鼓,再歇下去,她怕自己会在这人面前过于失态了。

宁时颇为担忧地瞧着身侧的少女的状态,但倒是也不再多言,小心搀扶着她,一步步往巷子深处走去。

卫霖的身量比她高上些许,此刻却乖顺地靠在她肩头,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颈侧。

这段不长的路,两人却走了好一会儿。

穿过寂静的街道,缓缓走向朝廷新赐给卫霖的千户宅邸。

是的,话又说回来,得益于宁时的谋划与卫霖自身的骁勇,她们在晋阳之乱中的战功与后续的治疫之功悉数归于卫霖(经由谢禛润色上表)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卫霖因此被破格擢升为千户,获赐田宅,并获得了相应的军士管辖权,成为了本朝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千户之一。

听上去很逆天。

因为一则是,千户是军队中一个相当高的职务,负责指挥一千人的军事单位,通常是地方卫所的首领,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力和行政管理职能,平时负责地方防御、屯田等事务,二则是晋阳是山西行都司的核心区域,属于九边重镇之一,是防御蒙古的前线,是“国家级战略要地”。

这就意味着晋阳的千户其下属的百户、总旗们都是在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悍将,赢得他们的信服这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娃娃千户来讲本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彪炳的战功和钦差的上表又让这一切有了可能,并成为了现实。

而且作为少年千户,卫霖所在的千户所本来是要直接隶属于太原左卫或更高级别的都指挥使的。

按理说她会受到顶头上司的紧密关注和直接指挥,个人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必须严格执行命令。

不过眼下倒还好,谢禛钦差疫务,三晋之地皆可节制,现在卫霖的实际上级是谢大人,而谢大人对卫霖一直都还可以,颇为信任封赏不落——尽管回京谢大人就要卸任钦差,卫霖就得面对真正的名义上的上司了......

而且那几位“看着”老实巴交的都指挥使、总兵、卫所指挥使和卫霖相处的倒是还不错,而且卫霖也提拔了几位随她出生入死忠心耿耿的百户。

按理说她不该担心的。

但是不知何故,她就是很担忧无恙来日独自在晋阳会不会受人欺负,受人倾轧,会不会被人排挤,她毕竟无法时时刻刻看着她。

总之,不管如何,她会护好她的。

......

话又说回来这新赐给千户的宅邸。

虽是新赐的宅邸,然历经前番战火摧折,尚未来得及细细翻修重整,乍看之下,难免显出几分仓促与未竟之意。

其可贵之处,大抵也唯有这颇为可观的占地面积了——门庭开阔,院落深广,依稀可见旧日鼎盛时的格局与气派。

刚转过巷口,便见不远处一座宅邸门前灯笼高张,两盏红纱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温暖却朦胧的光晕,其制式格局,想必便是目的地了。

灯影昏黄的门厅前,赫然肃立着两位身着百户服饰的军官。

两人如青松般笔挺地杵在那儿,面色凝重,时不时焦急地朝巷口张望,显然已等候多时。

昏黄的灯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在青石板上投下沉默而焦灼的剪影。

一见卫霖被搀扶着现身,两人立刻快步迎上,抱拳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