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骨脂记:深山守药传(3)(1 / 2)

滇南骨脂记:深山守药传

第五回霜寒苗稀忧濒危温肾固冲治崩漏

立冬过后,哀牢山的风就带了刃,刮在脸上生疼。岩老爹背着竹筐去仙药坪的次数更勤了,每次都要在坡上蹲半晌,手指扒开腐叶,看那些刚冒芽的补骨脂幼苗——今年的霜来得早,好些幼苗叶子都冻得发蔫,紫褐色的芽尖耷拉着,像没睡醒的孩子。

“爷爷,这些小苗还能活吗?”阿明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帮着清理幼苗周围的碎石。他比上个月又高了些,竹筐背在身上也不晃了,只是看着蔫哒哒的幼苗,眉头皱得跟岩老爹一样紧。

岩老爹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炒过的麦麸,撒在幼苗根部:“这麦麸能保墒,还能挡霜。只是今年天候太反常,秋旱连着冬寒,补骨脂的根怕是熬不住。”他抬头望了望山顶,雾比往常更重,连太阳都少见,“你太爷爷说,补骨脂要‘秋润冬暖,春生夏长’,现在秋不润、冬不暖,再这么下去,仙药坪的补骨脂,怕是要断苗了。”

正说着,山下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李三。他比三个月前瘦了些,头发也乱了,背着个鼓鼓的帆布包,跑得满头大汗,看见岩老爹就喊:“岩老爹!可算找到您了!我有急事求您!”

岩老爹站起身,让阿明继续护苗,自己迎上去:“你怎么回来了?出什么事了?”李三喘着气,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些干枯的补骨脂,颜色发暗:“我回去后,按您说的,没再乱采药,还跟人学了些医理。前阵子邻村有个妇人,得了崩漏的病,流血不止,看了好几个大夫都没用。我想起您说补骨脂能温肾,就给她用了,可她吃了反而更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啊?”

岩老爹接过纸包,捻起一粒补骨脂闻了闻,又看了看颜色:“你这补骨脂不是仙药坪的,是山下田埂长的,辛温不足,还带着湿气,怎么能治崩漏?而且崩漏分好几种,要是血热引起的,用补骨脂只会火上浇油;只有肾阳不足、固摄无力的崩漏,才能用补骨脂。”

李三急得直搓手:“那妇人就是怕冷,手脚冰凉,还说腰沉,应该是肾阳不足啊!可为什么没用呢?”岩老爹拉着李三往竹楼走,阿明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把麦麸。“你光用了补骨脂,没配伍吧?”岩老爹问。李三点点头:“我就按您说的盐炙了,煮水给她喝,没加别的药。”

“这就是症结所在。”岩老爹走进竹楼,从药柜里拿出两包药材,一包是金樱子,颗粒饱满,红得像玛瑙;一包是菟丝子,细如发丝,泛着淡棕色。“肾阳不足的崩漏,光温肾不够,还得固冲止血。补骨脂是君药,温肾助阳;金樱子是臣药,固涩止血;菟丝子是佐药,补肾益精,还能调和补骨脂的温燥。三者配伍,才能既温肾,又止血,这是你太爷爷传的法子,《滇南本草》里只写了补骨脂治‘小便频数’,没提治崩漏的配伍,这就是口传知识的要紧处。”

他一边说,一边把药材分成三份,包好递给李三:“你回去后,把补骨脂盐炙,金樱子去籽,菟丝子酒浸,三味药一起加水煮,每天一剂,分两次温服。记住,让那妇人别吃生冷的,多喝些小米粥,养养脾胃。”

李三接过药包,双手都在抖:“岩老爹,谢谢您!上次我听您的,用补骨脂帮了那咳嗽的小孩,这次要是再能治好这妇人,我就更能明白您说的‘守药就是守人’了。”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开给岩老爹看,上面记满了字迹:“这是我这几个月记的,哪些药治什么病,怎么配伍,还有您说的规矩,我都记下来了,以后再也不会瞎用药了。”

岩老爹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笑了:“你能这么用心,就好。补骨脂不是商品,是救人的药,得懂它、敬它,才能用好它。对了,你这次回来,还有别的事吗?”

李三脸色沉了沉,说:“我听说,有城里的开发商想来承包哀牢山的山林,说要大规模采补骨脂,还说要建药厂,您知道这事吗?”岩老爹的眉头一下子皱紧了,手里的药包都攥得变了形:“竟有这事?他们要是乱采,仙药坪的补骨脂就真的保不住了!”

窗外的风更紧了,刮得竹楼的窗户吱呀响,阿明站在门口,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小声说:“爷爷,我们一定要保住补骨脂,不能让他们乱采。”岩老爹摸了摸阿明的头,眼神变得坚定:“对,一定要保住,这是我们的根,也是山里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