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娥驻景记·上卷(2 / 2)

赵老汉细细琢磨:“我这补骨脂,能暖肾驱寒;石老哥的杜仲,能强筋健骨。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看来这两味药,是对着‘肾亏骨弱’的病根来的!”他便将这发现告诉村民,建议有腰膝冷痛的人,用杜仲皮配补骨脂籽同用。村中的老秀才听闻后,点头道:“《黄帝内经》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杜仲补骨,补骨脂暖肾,正是‘肾骨同补’啊!”虽老秀才只读过残卷,却道出了两味药配伍的中医机理,让“杜仲配补骨脂”的用法在落霞村流传得更广,也让青娥丸的配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第三回北商携桃入南境胡桃仁巧补精血

落霞村虽地处南方,却因翠云山阻隔,与外界交流不多。这年冬至,一队北方商队翻山而来,为首的商人姓孟,带来了北方的丝绸、药材,还有一种南方罕见的干果——胡桃。孟商人见落霞村村民多有腰膝酸痛之症,便笑着说:“我们北方人,常年骑马赶路,也常腰腿痛,却有个法子,就是常吃胡桃,不光能补腰,还能让人精神足!”

村民们从未见过胡桃,围着孟商人的货担,好奇地打量这外壳坚硬、内里果仁饱满的果实。石伯接过一颗胡桃,敲开外壳,取出果仁,闻之有浓郁的香气,尝了一口,油润甘美。孟商人道:“这胡桃,要选壳薄、仁饱满的,每日吃三两颗,温水送服,最能补肾益精。若是腰腿痛得厉害,还能用胡桃仁与杜仲、山药同煮,效果更好。”

村东的私塾先生周先生,年近四十,却因常年伏案教书,腰膝酸痛,且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连说话都有气无力。他听了孟商人的话,便买了一斤胡桃,每日吃三颗,又用胡桃仁与杜仲皮同煮水喝。起初,他只觉口感甚好,半月后,竟发现自己精神好了许多,讲课不再乏力;一月后,腰膝酸痛减轻,面色也渐渐红润。周先生大喜,对孟商人道:“孟兄带来的这胡桃,真是‘续命果’啊!我这身子,竟似年轻了好几岁!”

孟商人见村民喜爱胡桃,便留下了一些种子,教村民在向阳的山坡种植:“胡桃喜阳,耐旱,要种在排水好的沙土地里,三年便能结果。”村民们依言种植,三年后果然收获了第一批胡桃,从此落霞村也有了自己的胡桃林。赵老汉还发现,胡桃仁不仅能配杜仲,与补骨脂同用,效果更佳——村中的李婆婆,不仅腰膝冷痛,还常年便秘,用补骨脂粉配胡桃仁吃,不仅腰冷缓解,便秘也好了,原来胡桃仁有润肠通便之效,与补骨脂的温燥互补,避免了上火之弊。

有了胡桃仁,落霞村的“治腰方”从两味药变成了三味药:杜仲皮强筋健骨,补骨脂温肾驱寒,胡桃仁补肾益精、润肠润燥。三种药材配伍,既针对“肾亏”的根本,又兼顾“骨弱”的表象,还能调和药性,避免偏亢。村民们用这三味药治好了许多人的腰膝病症:年轻樵夫因负重导致的急性腰痛,用三味药浸酒擦服,三日便愈;年迈老人因肾亏导致的慢性腰膝酸痛,用三味药炖肉吃,月余便可见效;连常年操持家务、气血不足的妇人,用三味药配红枣、枸杞同煮,不仅腰好,气色也如“少女般红润”——这“少女般”的形容,渐渐成了村民们对药效的夸赞,也悄然呼应了日后“青娥丸”命名中的文学意象。

第四回乡医巧释三药理青娥意象初成形

落霞村的“三味腰方”渐渐传到了周边村落,甚至吸引了邻县的患者前来求药。邻县有位乡医,姓陈,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听闻此事后,特意来到落霞村,想要探究这民间方剂的奥秘。陈乡医在村中住了半月,每日走访用药的村民,记录他们的病症、用药方法及疗效,还亲自上山观察杜仲、补骨脂的生长形态,品尝胡桃仁的性味。

一日,陈乡医召集村民,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开讲:“诸位乡亲,你们用的这三味药,看似简单,却暗合中医‘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的道理啊!”他指着杜仲皮道:“杜仲味甘,性温,入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你们看它的皮,撕之有丝,如筋骨相连,这便是‘以形补形’,最适合治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再看这补骨脂,味辛,性温,入肾、脾经,能温肾助阳、暖脾止泻,你们说它能驱骨间寒,正是因为它能补命门之火,火暖则寒散,肾强则骨健;还有这胡桃仁,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能补肾益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所以它能助杜仲、补骨脂补肾强骨,又能润肠,避免两味药的温燥之性伤津。”

村民们虽不甚懂“经络”“命门”之说,却听明白了三药合用的好处。石伯问道:“陈先生,那为何这三味药合在一起,比单用一味药管用呢?”陈乡医笑道:“这便是‘配伍’的妙处!杜仲主补,补骨脂主温,胡桃仁主润,三者合用,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润而不腻,像三位好友,各有所长,互相帮衬,自然效果更好。”他还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对药方做了些许调整:针对腰膝冷痛明显的患者,增加补骨脂的用量;针对筋骨无力明显的患者,增加杜仲的用量;针对精血亏虚、伴有便秘的患者,增加胡桃仁的用量——这些调整,让药方的疗效更加精准,也让民间实践开始向理论化、系统化迈进。

陈乡医将这三味药的配伍方法、调整原则及临床病案,整理成一篇《翠云三味健腰方》,抄写多份,分送周边的郎中与药铺。文中写道:“此方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为君药,补骨脂温肾助阳为臣药,胡桃仁补肾益精、润燥为佐使药,三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强筋健骨之效,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筋骨无力、头晕耳鸣等症。服用后,患者多能筋骨复健,精神焕发,面色红润如少女,有‘青娥驻颜’之妙。”

“青娥驻颜”四字,第一次将药方的疗效与“青娥”(少女)的文学意象绑定。此后,患者们服用这三味药,若见效显着,便会笑着说:“吃了这药,腰不疼了,精神好了,瞧着都年轻了,真如‘青娥’一般!”“青娥”二字,渐渐成了这药方的代称,虽未正式命名,却已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年冬天,邻县的县令因常年伏案理政,患腰膝酸痛三年,多方医治无效,听闻“青娥方”后,派人来落霞村取药。按陈乡医的调整方案,针对县令“腰膝冷痛、头晕耳鸣、夜尿增多”的症状,以杜仲、补骨脂为主,增加胡桃仁用量,配少量茯苓健脾利湿。县令服用半月后,腰膝酸痛减轻;一月后,夜尿减少,头晕消失;两月后,竟能骑马巡乡,精神矍铄,丝毫不显老态。他特意送来一块牌匾,上写“青娥焕彩,筋骨同春”,这不仅是对药方的赞誉,更让“青娥”的意象与药方的功效深度绑定,为日后青娥丸载入医典、成为经典方剂,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落霞村的村民们,依旧在翠云山中采摘杜仲、补骨脂,收获胡桃,将这源于实践的药方,通过口传心授,传给一代又一代,等待着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