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战与和(2 / 2)

果然除了此事的分歧之外,诸位大臣在其他事情上还是很正常的,都是按着规矩来。

早朝结束,大臣们陆续退下,只是出宫的路上所有人都在商讨关于是战是和。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这次早朝虽然太子与晋王都未开口说话,但两人的立场鲜明。太子主战,晋王主和。

有一部分人觉得是战是和都可以,问题是只要钱粮供给充足就行,这里头最具代表的是房大人。

还有一部分人既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晋王的人,他们只是根据当前情况做出自认为最优选择,就比如沈祈安就是。

沈羡之出了宫,他那一派的人几乎都去了东宫,因为此事涉及太子的势力。

申鹤松这两年一直跟在太子身边,所以他也是最着急的,“太子殿下,先不说安怀国狼子野心,就单单说一旦议和,晋王的人必定会趁机削减北边的驻军,到时候兵权肯定会减弱。”

黎大人也说道:“于公于私,万不能议和。”

沈羡之想到的则是,此次安怀国皇帝去世,如今皇位还未确定下来,几个皇子争位,互不相让已经到了恨不得对方去死的地步,这是一个机会,“对安怀国纪要打,也要和,让对方看到和的希望。”

楚大人疑惑道:“太子殿下这是何意?”

“自然不是真的和,只是让对方以为而已,如此想要上位的皇子,势必主动找咱们合作,咱们只需要把握好平衡,也并不是真的就要合作,而是以此达到分裂或着削弱安怀国的目的。”沈羡之很清楚,如今南离那边还不安稳,想要彻底解决安怀国亦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此也算是未雨绸缪。

楚大人点头表示理解,毕竟以国库的情况无法支持彻底解决战事,如果将担子压到百姓身上,势必会给晋王一党攻讦太子的借口。

黎大人点头道:“一旦有人稳定情况后,势必会清算收拢其他皇子的势力,如此也不用削兵为民。”

(此处设定:士兵一般情况都是战争结束后会返乡,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再加上北边各地被安怀国屠戮了很多人,正是地广人稀,所以并不缺少耕地。)

楚大人道:“既如此,咱们的奏书依旧不变,还是主战。到时候也好达到咱们的目的。”

黎大人在大晟还未立国时,就与晋王在地方上为政之时,就相处过,他与太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私心太重,为了自己当前的利益可是不顾国家百姓。

而太子则不同,即使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伤及百姓,国家,甚至为了百姓和国家可以做出相应的牺牲。所以在黎大人心里,两人的格局根本不可相较,这也是为什么他会站队太子的原因。

其他他人听后也连连点头,商议结束后,便各自回去写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