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哈依姆如法炮制,将他那套屡试不爽的策略运用到极致。他从“城市垂直交通枢纽”项目的一位末流设计师那里,以“城市规划与未来交通发展”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到欧亚联邦在AI交通管理系统和无人机集群控制方面的领先地位。
这些看似民用的技术,如果运用到军事领域,将是极其可怕的、能够瘫痪敌方交通网络并实施饱和式空中打击的强大力量。
随后,他又从“轨道零重力太空医院”项目的一名工程小头目那里,以“大型空间结构建造的工程挑战”为由,获得了关于大型轨道结构建造、复杂的生命维持系统以及高精度医疗机器人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技术同样是搭建太空防御工事、建设星际殖民地,甚至未来在深空中进行军事行动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短短数天的交流会期间,哈依姆凭借他那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巧妙的提问,以及对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和炉火纯青的伪装艺术,从不少项目的参与人员口中得到了远超预期的、大量有价值的内部信息。
他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交叉比对和深度分析,最终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判断:欧亚联邦的科技发展有着极其清晰且坚定的国家战略导向——一切以“自给自足”、“内部稳定”和“防御性强大”为核心准则。
他们似乎并不急于向外扩张,也未表现出任何对外星文明的敌对性,但其内部技术积累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足以在任何突发状况下,迅速转化为强大的军事能力。
然而,在这些闪耀着科技光芒的成就背后,哈依姆也隐约感受到了一丝被刻意回避的空白,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帷幕,遮蔽了某些更为核心、更为敏感的领域。
他曾试图将话题巧妙地引向深空探索的宏伟计划、新型太空飞船的研发进展,或是对神秘而强大的“九头蛇文明”的研究与应对策略。但这些问题,要么被与会者以高超的技巧巧妙地转移开来,要么被以笼统而模糊的官腔回答,避重就轻,绝不深入。
这让他更加确信,欧亚联邦并非没有这些能力,并非没有相关的研究,而是选择了不提,选择了将真正的“獠牙”和最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巧妙地隐藏在民生和国家建设的繁荣表象之下,以迷惑外部世界的视线。
为期数天的学术交流会,在莫斯科诺富特酒店的宏伟厅堂中,即将落下帷幕。就在最后一天,当哈依姆自以为圆满完成任务,即将结束行程离开会展中心,准备按计划切换身份、彻底消失在莫斯科的茫茫人海中时,他被大门口站岗的两名高大魁梧的安保人员客气地请到了一旁。
哈依姆起初还感到一丝意外,但当他从安保人员那看似平静的表情里,没有读到任何明显的杀意,也没有感受到任何粗暴的敌意时,他那颗久经沙场的心便瞬间明白了一切。
这并非突发状况,而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请君入瓮”。哈依姆非常顺从地跟随安保人员进入了酒店内部的一间值班室,这里显然已被临时征用。不出所料,身着笔挺西装、气度不凡的“俄联邦安全局”特工,已经在值班室等候多时了。
房间内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却又带着一丝诡异的平静。一位看起来像是这支行动队负责人的特工,缓缓起身,他的脸上挂着一丝友善却又深不可测的微笑。
他没有直接揭穿哈依姆的身份,而是用一种近乎寒暄的语气,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朋友对话:“很高兴见到你,‘撒缪尔’先生,对今天的行程可有什么感想?”他微笑着问道,看起来没有什么恶意,并不像哈依姆刻板印象里那些冷酷无情、只会使用暴力审讯的秘密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