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这…这路有点东西啊,跟开了光似的(2 / 2)

与此同时,吴小雨也在协助设计新的地铁站无障碍通道。

盲文导向牌、语音提示...这些都是标配。

但吴小雨觉得,还不够。

她突发奇想,提议在关键节点的地砖下安装微型振子,每日整点释放低频脉冲。

这样,盲人就可以通过拐杖或者足底,感知到方向和位置。

方案一出,立刻遭到了否决。

理由很简单:“无先例。”

“没有先例,那就创造先例。”吴小雨倔脾气上来了。

她没有修改方案,而是找到施工方,让他们做了一个模拟测试。

测试场景是:紧急疏散。

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使用振动提示的盲人群体,撤离速度竟然比传统方式快了27%!

最终,方案获批。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技术人员悄悄地多装了两个振动节点。

这两个节点的位置,恰好对应着“咚、咚、咚”的三击节奏。

于佳佳最近很烦恼。

她发现,德云社附近的“功能性民俗节点”火了之后,被很多开发商争相模仿。

各种浮夸的“打卡音响装置”拔地而起,游客们来来往往,拍个照就走,根本没有人真正去感受。

这完全背离了她的初衷!

“不行,不能让这股歪风邪气蔓延下去!”于佳佳暗自下定决心。

她联合周志明,推动了一项新规定:凡是申报此类项目的,必须提交六个月的居民行为监测数据。

也就是说,你要证明这个“节点”是真的能融入居民的生活,而不是一个花架子。

新规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个被驳回的项目负责人,气势汹汹地找到于佳佳,质问道:“你们这是故意刁难!”

于佳佳没有反驳,而是默默地放给他一段录像。

录像里,在一个不起眼的步行街井盖旁,一位老人买菜归来,顺手在井盖上敲了三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动作,自然而流畅,仿佛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项目负责人看完录像,沉默了许久,最终默默地离开了。

半年后,于佳佳听说,他在城郊自费建了一座无声花园。

花园的入口处,只有三块可动石板。

没有解说,没有标语,但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轻轻地踩踏着石板,感受着那份来自地下的脉动。

赵工最近睡得很安稳。

自从上次在第五铃铛点感受到那股地底的脉动之后,他每天晚上都睡得很踏实。

以前,他习惯在睡前敲三下地板,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那份熟悉的安全感。

但是现在,他不敢敲了。

楼上楼下的邻居,好不容易才习惯了没有噪音的生活,他不能再打扰他们了。

于是,他改用手指在胸口轻轻抚摸三下,如同摩斯密码一般。

他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只觉得这样能让他安心。

第二天清晨,老伴递给他一杯药:“老赵,你最近的心跳特别稳,晚上都没听到你咳嗽了。”

赵工愣住了。

晚上,他再次尝试。

他静静地坐在床边,掌心贴着胸口。

这一次,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震动,还有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

那是“咚、咚、咚”的三节律,与他敲击地板的节奏完全一致。

他明白了,他不需要拐杖,不需要敲击地板,他只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感受,就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节奏。

从此以后,每晚睡前,他都会静坐冥想,以心应地。

他再也没有动过那根拐杖。

就在这时,王建国监控屏突然报警:一辆载有精密仪器的货车,在丙三段滞留。

王建国盯着监控屏,差点把刚喝进去的二锅头喷出来。

丙三段?

那可是赵工他们那边儿!

一辆满载精密仪器的货车,居然停在那“灵性”路段上不动了?

更邪门的是车载陀螺仪,那玩意儿比处女座还敏感,显示车身正在持续、且极其微弱地摆动。

他迅速调阅道路传感器数据——沃日!

稳如老狗的三击震动,频率精准地卡在车辆悬挂共振点上。

这要是搁以前,王建国早一个电话呼叫交警疏散,强制绕行了。

但现在嘛,他嘴角一咧,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让这群科技狠货也感受感受,啥叫玄学。”

他果断通知前方路口,延长绿灯30秒。

十分钟后,司机带着哭腔打来电话:“王队,邪了门了!车…车自己稳住了!陀螺仪数值全正常了!”

事后检测报告更离谱:仪器误差值居然低于出厂标准!

维修工挠着头,一脸懵逼:“这…这路有点东西啊,跟开了光似的。”他拿起扳手,敲了敲地面,发出“咚、咚、咚”的声音,然后又赶紧捂住嘴,四处张望,仿佛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