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侦察小队带回令人不安的消息:日军正在强征民夫,在大青山地区修建公路和据点,显然打算长期驻守。更糟糕的是,他们开始实施“连坐法”,一个村子窝藏“土匪”,整个村子都要遭殃。
“昨天,张家店全村被烧光了,就因为有人偷偷给游击队送粮。”侦察兵悲愤地报告,“老人孩子都没放过...”
营地里弥漫着愤怒与无助的气氛。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三当家红着眼睛吼道。
“但正面对抗等于自投罗网。”二当家摇头。
林乔沉思良久,突然抬头:“不对...日军这一招不只是为了抓我们,更是要断绝我们与百姓的联系,让我们变成无根之木。”
她看向林雄飞:“爹,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
“怎么做?现在百姓都怕被连坐。”林浩问。
“化整为零。”林乔眼中闪着光,“组建小分队,分散到各个村庄,帮助百姓生产劳动,同时宣传抗日。让百姓明白,我们不是土匪,是保护他们的子弟兵!”
林雄飞皱眉:“太危险了!一旦被发现—”
“正因为危险,日军才想不到我们会这样做。”林乔坚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情报网络,提前获知日军动向。”
经过激烈讨论,这个大胆的计划最终被采纳。由土匪和学生混编的若干小分队开始秘密潜入周边村庄。
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起初百姓充满恐惧和戒备,但当看到这些“土匪”真正帮他们干活、治病、甚至教孩子识字后,态度逐渐转变。许多青年主动要求加入队伍,情报也源源不断传来。
一个月后,青龙游击队(他们已改名)不仅恢复了元气,还发展壮大到两百余人,活动范围扩大到大半个山区。
然而,危机也随之而来。
一天,林浩带领的小分队在李家村活动时,突然被日军包围。幸亏村民及时报信,他们才从地道逃脱,但两名队员不幸被捕。
审讯室里,坂田一郎亲自审问。酷刑之下,一名队员壮烈牺牲,另一名却贪生怕死,吐露了秘密营地的位置和兵力情况。
“只有两百多人?躲在鹰愁涧?”坂田看着地图,冷笑一声,“难怪搜了这么久找不到。”
他转身对副官下令:“调集所有兵力,兵分三路,夜袭鹰愁涧!这次要一网打尽!”
幸运的是,这一情报被潜伏在日军内部的眼线及时传出。当信鸽带着警报飞回基地时,离日军计划进攻只剩不到十二小时。
“立即转移!”林雄飞果断下令。
但问题在于—往哪里转移?寒冬将至,山上已经开始下雪,大批人员野外生存极其困难。
“我知道一个地方。”林乔再次语出惊人,“北面三十里,有个废弃的煤矿矿井,巷道复杂,可以容纳所有人,而且易守难攻。”
众人惊讶地看着她—这个连老土匪都不知道的地方,她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林乔无法解释,只能坚持:“相信我,那里是我们的唯一生路。”
时间紧迫,别无选择。全体人员立即收拾必要物资,连夜向北转移。
雪越下越大,山路难行。伤员和老人孩子行进缓慢,而日军正在全速扑来。
凌晨时分,先头队伍终于到达那个废弃煤矿。正如林乔所说,矿井入口隐蔽,内部巷道错综复杂,确实是个理想的藏身之所。
但就在大部分人员进入矿井时,远处突然传来枪声—日军提前到了!
“快!快进去!”林雄飞指挥着队伍,同时组织阻击小队。
林乔原本已进入矿井,却突然转身向外跑。
“你去哪里?”林浩拉住她。
“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到日军侧后!”林乔语气急促,“必须拖延时间,让所有人进入矿井!”
“太危险了!我跟你去!”
没有时间争论,林乔点头同意。两人带着十余名队员,悄悄绕向日军侧翼。
雪夜中,能见度极低。凭借对地形的神奇熟悉,林乔带领小队成功摸到日军后方。一阵突然的袭击让日军陷入混乱,误以为遭到大部队夹击,攻势暂缓。
但这支小分队很快被日军发现,陷入重围。
“向矿井撤退!我断后!”林浩喊道。
“不!一起走!”林乔坚持。
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林浩腿部,他踉跄倒地。林乔毫不犹豫地返身相救,搀扶着他向矿井方向撤退。
日军紧追不舍,子弹在耳边呼啸。终于,矿井入口就在眼前!
就在这时,林乔感到后背被重重一击,巨大的冲击力让她向前扑倒。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她仿佛看到矿井入口缓缓关闭,将自己和追兵隔在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