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训练场,下午,夕阳西下,将跑道染成一片金黄。
经过一天的初步磨合和技术讲解,下午,主教练决定进行第一次全流程的计时测试。五个人在跑道上反复练习着起跑、传接,气氛紧张而又专注。
最终确定了第一棒庞桂斌,第二棒温永毅,第三棒杨耀祖,第四棒李辉耀的临时棒次。胡凯作为替补,在一旁观摩。
“各就位——预备——砰!”
发令枪响,庞桂斌如炮弹出膛,奋力向前。
交接、奔跑、再交接……四个人都拿出了百分之百的力气,但整个过程,却显得磕磕绊绊。
温永毅在接棒时,为了求稳,明显降速了;杨耀祖和李辉耀的交接,更是因为默契不足,出现了明显的停顿。李辉耀虽然在直道上奋力追赶,但前面落下的差距,已经难以弥补。
当李辉耀冲过终点线,场边的电子计时器上,赫然显示着一个刺眼的数字——40.01秒。
训练场上瞬间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个成绩,甚至比不上上个月前,由温永毅、杨耀祖、邓亦峻、胡凯四人跑出的39秒07的全国纪录。
要知道,那支队伍里,还没有李辉耀这个“9秒85”的BUG级存在。
这个结果,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每个人的头上。他们这才真切地体会到,1+1+1+1,在接力赛场上,并不一定大于4。
训练场边的休息区,教练组正在回放录像。
一名年轻的助理教练,指着笔记本电脑上的慢放视频,开始分析数据:“庞桂斌的第一棒启动反应0.158秒,正常水平。问题主要出在两个交接区。温永毅在进入接力区时,步点乱了,导致减速明显,损失了至少0.2秒。杨耀祖和李辉耀的配合更是生疏,交接棒时,两人几乎是静止状态完成的,这里是损失时间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在0.5秒以上。”
气氛有些压抑。温永毅第一个开口,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是我的问题,我太想求稳了,反而乱了节奏。”
杨耀祖也沉声说道:“我和辉耀的默契确实不够。他的速度太快,我给棒的时机和位置,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李辉耀也坦诚道:“我的问题也很大。我习惯了个人跑的节奏,在接棒时,没有完全信任队友,起跑的预判和加速都做得不好。”
一旁赶来的苏老听完,脸色依旧严肃,但语气却缓和了一些:“知道问题在哪,是好事。第一次跑出这个成绩,不丢人,甚至在我预料之中。我就是要让你们知道,接力,不是纸面实力的简单相加!”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从明天开始,我们调整训练重点。所有人都回到最基础的传接棒练习,两人一组,反复磨合,把步点、口令、伸手时机这些细节,给我练成肌肉记忆!我们的第一阶段目标,不是破什么纪录,而是稳定跑进39秒以内!”
他看着眼前这五个表情各异的年轻人,沉声说道:“记住,你们是中国最快的五个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根小小的接力棒玩明白了,未来,亚洲纪录,甚至是世界赛场的领奖台,都将是我们的囊中之物!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是!”
众人齐声应道,心中的那点沮丧,被苏老这番话重新点燃,化作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