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造好了?!”
一个雷鸣般的声音炸响,
伴随着咚咚咚的沉重脚步声,拓跋义律那高大的身影,如同旋风般冲了进来。
他满脸胡茬,眼中布满血丝,此刻却射出狂喜的光芒。
“天可怜见!萨满神保佑!船终于造好了!
阿发!还等什么?我们立刻出发!回草原!一刻也不能等了!”
他激动地抓住李晓明的肩膀,力道之大让李晓明龇牙咧嘴。
李晓明看着拓跋义律,那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期盼眼神,
又看看已经整装待发、开始搬运粮草的董昭部卒,
心里十分犹豫难受,祖逖眼下正是用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不告而别,太不讲义气了吧......
可眼见拓跋义律归心似箭,再劝说他等几天,显然不现实了,这可怎么办?
拓跋义律眉头皱起,盯着李晓明道:“阿发,快收拾东西吧!”
李晓明正要硬着头皮开口说话,
却见郡主像只小鸟一样从屋里蹦出来,奔到李晓明身边,牵起他的手,
笑吟吟地说道:“发哥,你回来的正好,咱们终于要出发了,我去帮你收拾东西哈。”
说着便跑进李晓明屋里,忙活起来。
李晓明看见郡主灿烂的笑魇,要帮祖逖攻城掠地的心气,一下子没了,
他强打精神,对拓跋义律勉强一笑道:“好!大单于,这就走!我去召集咱们的人,将牛车马车赶过来!”
他匆匆找到王吉、王祥、孙文宇、沈宁等人,简短说明了情况。
众人各自忙碌了起来,纷纷收拾行装,将家伙物件都放到牛车马车上。
李晓明看董昭正忙着集合军队,搬运军粮,
心想,我若是再去找他告别,不但尴尬,而且只怕会节外生枝,不如悄悄走了算了。
于是李晓明、拓跋义律、李许、孙文宇、王吉、王祥、沈宁、昝瑞,还有马车里的公主郡主,
汉复县一众官兵,共计七十多人,押着十二辆装满盐粮、杂物的牛车,出发上路。
下了东台时,李晓明对台下值守的小卒交代道:“记得跟董昭将军说一声,
就说陈内史先行一步,教他速率大军和粮草出发,不必到处寻我。”
又对负责保护自己的,祖逖的十几名贴身护卫说道:“一路辛苦你们了,眼下我身边人多了,
你们且去和董昭将军一起上路,给他帮帮忙,就不必再跟着我了。”
两名护卫队长相视一眼,拱手说道:“卑职奉祖刺史之命护卫内史君,当形影不离,岂敢半途而废?”
李晓明皱眉道:“我自有人护卫,董昭将军身边人手却不够,
叫你们去辅助他押运军粮,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两名队长无奈,只好带着人去寻董昭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了蓬陂东台,直奔文石堡而去。
行出一二里回头看看,
只见董昭那边动作也极快,万余大军已然开拔,如一条长龙般向西而去。
众人赶到文石堡时,已过晌午。
老木匠洪师傅和几个徒弟早已等候多时。
李晓明众人,在堡内匆匆生火做饭吃了,便和老木匠几人一起去文石津渡口,
看到那艘静静停在岸边的三丈木船,船身线条流畅,虽然朴素,却透着结实,此时正被粗绳牢牢拴住。
拓跋义律激动地抚摸着粗糙的船板,眼望着北岸,口中喃喃着鲜卑语,眼中竟似有泪光。
洪木匠搓着手,略带歉意地说:“陈内史,时间仓促,木料也都是生木现凑的,只能做成这样了。
按您先前给的数,载四千斤是稳当的,再多…就怕吃水太深了。”
李晓明笑道:“承蒙你们众人劳碌一场,待我们过去后,将船倒扣在岸边,
你们再想法子弄回来,便送与你们了,来年开春打了大鱼时,可不要忘记我们呀!”
众人闻言大喜,洪师傅笑道:“我们自有法子弄回来,等你们回来时,我再用这船摆渡你们。”
李晓明谢过了文石堡的一班木匠,见天气寒冷,便请他们都回去了。
孙文宇笑道:“虎牢关的大战,吸引了所有羯人注意力,
大概不会再有羯人的巡逻骑兵出现,倒真是个渡河的好时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