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宰相制度,其实是有些复杂的。
除了中书令和门下省侍中,本身就是宰相之外,所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衔的,也是宰相。
而在上述这些宰相之外。
加“参知政事”职衔的,其实也可以说是宰相,在政事堂中讨论国家大事之时,也可以发表议论。
只不过,议论归议论,发言归发言,但却没有表决权。
当然。
这一点是在李承乾掌权之后,才定下来的。
所以笼统来说,宰相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组成的正式宰相,一类是加同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职衔的宰相,还有一类,便是加参知政事职衔的。
前二者,可以表决议事,后者则没有这个表决权。
而现在。
李承乾不仅让姜行本入政事堂了,还给他加了同中书门下的职衔,让其一跃成为了第二类宰相!
这种升迁。
已经可以说是越级拔擢了!
但实际上,这样很正常。
因为尚书省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从贞观朝以来,就不断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准确的说。
瞬间削弱尚书省本省官员的权力。
这一点从近些年来,一直没有人担任尚书令,且少有人担任尚书左右仆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
以工部尚书之职位,入政事堂的姜行本,手上的权力已经非常重了!
大体……
跟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靖是差不多的!
二者的区别。
无非就是一个掌天下兵务,一个掌工程建设罢了。
“臣…臣……”
姜行本脸上,一时间写满了惊讶。
他知道李承乾一向重视诺言,从来不食言而肥,所以并不担心自己的宰相位置拿不到手。
可…在他的预想中。
自己至多至多,也就是得一个参知政事的职衔,成为能议事而不能表决的宰相。
却没想到。
天子上来就给他来了这么一个越级拔擢!
“陛下,这番任命,臣实在是受之有愧,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姜行本拜倒于地,重重叩首。
李承乾脸色一边,直接弯腰伸手一把将他提溜起来,皱眉道:
“卿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要置朕与言而无信之地?!”
“臣……”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
“卿的功劳也好,能力也罢,朕和赵卿,杜卿等人,都是看在眼中的,卿不必过于自谦!”
李承乾给他拍了拍并没有沾染什么灰尘的衣袍。
这番举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却让姜行本备受触动,眼眶不知不觉间竟然通红一片,隐隐间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
君视臣以诚,臣报君以忠。
说的,就是眼下这种情形……
李承乾既没有食言自肥,空画大饼,不仅将提前许诺的事情做到了,甚至于还加倍做到了。
如此。
姜行本怎么可能不竭尽全力,效忠于大唐?!
实际上。
李承乾给他加封同中书门下的职衔,还有另外一层考量。
那就是进一步的,扩大宰相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