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此非贺六浑旧制乎(1 / 2)

长安城的雪下了一整夜,到黎明时分才渐渐停歇。

宇文泰站在明光殿前,望着檐下新结的冰凌。晨曦微露,照得那些倒悬的冰凌晶莹剔透,煞是好看。他伸手掰断一根,寒意直透骨髓。

“王上,众将已至大殿。”

老仆轻声禀报。

宇文泰松开手掌,看着冰碴在体温下渐渐融化。

“走。”他甩掉手上的冰水,大步向前。

殿内,炭火烧的很旺。众将分列两侧,铠甲上的雪水融化,在青石地面洇开一片片暗痕。

宇文泰的目光一一扫过这些面孔:

赵贵、李弼、寇洛、侯莫陈崇……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如今都是关陇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大步走向主位,面前案几上摊开的正是昨夜写就的《府兵制疏》。

“诸位。”宇文泰的声音不大,却让厅内嗡嗡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议定一项关乎国运的大事。”

“自沙苑一役后,我军元气大伤。”宇文泰缓步走向殿中央的沙盘,手指点在长安与晋阳之间的玉璧城位置。

“如今贺六浑遣侯景取邵郡,韩轨断我粮道,斛律金袭扰绥州,三路并进,意在长安呐。”

殿内一片死寂,众将面面相觑,无人开口。

宇文泰忽然转身,从侍从手中接过一卷绢帛:

“然天不亡我大魏!昨夜我苦思良久,得一良策,或可解当下困局。”

他缓缓展开绢帛:

“从今日起,我大魏要彻底改革旧有兵制,全面推行府兵新法!”

“府兵?”侯莫陈崇摸着下巴,一脸疑惑,“这又是什么新花样?”

宇文泰微不可闻轻叹一声:

“说白了,就是咱们如今招不够兵了,得想个新法子扩充兵力。具体来说,就是从老百姓里挑选精壮汉子当兵。凡是六户中等以上人家,家里有三个壮丁的,就选最骁勇的那个来当兵。这些人可以免去租庸调,专心练武打仗。”

说着,他重重一掌拍在沙盘上:

“眼下这局势,不改革军制,咱们关陇军威就真要一蹶不振了!”

见侯莫陈崇还是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宇文泰示意侍从把准备好的文书分发给众人,又详细解释道:

“具体纷扰操作首先是征集到兵士后,让郡守在农闲时训练这些府兵,教他们打仗的本事,怎么列阵、怎么进退。到了年底还要考核。至于武器装备和粮草,国家就不承担了,转而由六户人家共同承担,这就是‘六户养一兵’的新制度!”

殿内渐渐骚动起来。李弼眼中精光闪烁,赵贵抚须沉思,侯莫陈崇突然一拍大腿:

“说起粮草我就明白了!”他面色兴奋:

“这法子太绝了!既不耽误种地,又能练出大军,关键是还不用花军饷!自古养兵,哪个不是要发饷银、供粮草?王上这招可真是贼……”

他猛地刹住话头,硬生生把贼精二字咽了回去,改口道:“真是聪明绝顶啊!”

宇文泰闻言,眼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两下。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那股无名火,耐着性子解释道:

“你想岔了,虽然咱们无需按月发放军饷,但补给还是要有的,你说的不花军饷就养兵……”

话到此处,宇文泰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不花军饷就养兵?他宇文泰就是脸皮再厚,也做不出这等不要脸的事来!

要不是深知侯莫陈崇这莽夫向来口无遮拦,他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存心在众将面前给自己难堪了。

他揉了揉眉心,决定换个说法:

“就好比种地,不给种子就想收成,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咱们要做的不过是让农夫们自己耕地浇水罢了,哪有连种子都不给的道理?”

李弼目光灼灼地盯着宇文泰,手指轻轻敲击案几,沉声道:

“咱们这些人往日里领的都是部落兵与本部镇戍兵,若是这般施行,那领兵之人又当如何?”

见还是有人能发现关键的,,宇文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正色道:

“我将上表朝廷任命八位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府兵!”

他站起身,负手踱至殿中央:

“柱国大将军,位同三公,总领府兵军务。凡军令调度、兵员征发、战功赏罚,皆由其决断。每岁孟冬,八柱国须亲临各府,校阅兵马,考校武艺,督训军阵。战时则分统诸军,各镇一方;平日则驻守要冲,兼理民政。”

他环视众人:

“诸位且听仔细了。这柱国大将军之职,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