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三思(1 / 2)

“陛下何出此言?张大人不是一直在推行变法吗?”

嘉靖转过身,眼中带着莫测的光芒。

“这正是他聪明之处。他继续在江南推行变法,却绝口不提杨帆的名字。百姓分不清变法的真假,既牵挂着杨帆,又不得不接受新政。”

他顿了下。

“这手段,比严嵩高明多了。”

“老奴愚钝...”

吕芳额头抵地。

“你不必明白。”

嘉靖淡淡道。

“只需记住,张居正将是杨帆的终身之敌。”

殿内陷入沉默,只有铜漏滴答作响。过了许久,吕芳小心地开口。

“陛下,老奴以为谈和是上策。一来可保杨帆安全,二来也能平息这场风潮。杨博的主意不错,让李成梁先去打一下,按照陛下围魏救赵的意图,一定能解围,大不了多给俺答一些利益...”

“糊涂!”

嘉靖突然打断他,声音却出奇地平静。

“别人打的终究是别人的,自己打的才是自己的。”

晚上,严府内。

严嵩枯坐在榻上,眼神空洞。

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此刻竟显出几分老态。

“父亲,徐阶的章程已经汇总完毕。”

严世蕃大步走入内室,身后跟着罗龙文、鄢懋卿等一众心腹。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落座,自己则毫不客气地坐在了严嵩身侧的主位上。

罗龙文展开一卷文书,低声道。

“章程尚可接受。五百万两军饷按战事进展分批支出,调兵权归杨博、葛缙等人掌控。我们想换的十几个参将,徐阶没有反对。还有五个巡抚和一批属官的任命,皇上那边应该也不会有异议。”

“此外。”

鄢懋卿补充道。

“宣府、蓟辽将仿照大同模式招募义勇,各五千人。虽然未能完全掌控朝政,但我们的权势已达巅峰,九边几乎已在掌控之中。即便江南那边有些损失,胜算仍然很大。”

严世蕃眯起独眼,嘴角扯出冷笑。

“你们就这点出息?”

他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杨帆那个杂种还在朝堂上蹦跶,变法清算的刀子随时可能落下!你们这些墙头草,真以为现在就能高枕无忧了?”

“世蕃!”

严嵩突然开口。

“慎言。”

罗龙文连忙打圆场。

“小阁老息怒。郭乾无能,杨博滑头,杨帆的变法清算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们只需再等等。”

“等?”

严世蕃冷哼一声,却又突然笑了。

“罗大人说得对,是我心急了。”

他拍了拍罗龙文的肩膀。

“还是你聪明。”

鄢懋卿趁机道。

“今日朝会上,高拱、张居正等人又提起忠奸之辨。高拱立场暧昧,张居正深不可测,胡宗宪则一言不发。”

严世蕃踱步到窗前,独眼中带着算计的光芒。

“高拱可以试着拉拢。张居正...此人最危险,必须盯紧他推荐的人选。等杨帆败了,立刻参奏,绝不能让他们做大。”

一直沉默的严嵩突然起身,缓步走到儿子身旁。

“防患于未然。”

他轻声道。

“世蕃,给胡宗宪写封信,探讨理学心学,问他对圣人之制和先王之道的看法。”

严世蕃会意。

“试探他的立场?”

严嵩颔首。

“再去找陆炳,让他查查黄忠及其亲信的底细。记住,要讲清楚圣人之制,让天下读书人明白该跟随谁。”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荒漠上,大雪纷飞。

一支军队在夜色中艰难前行,马蹄踏碎积雪的声音在寂静的荒野中格外清晰。

“李大人,和戎之策势在必行。”

杨帆裹紧大氅,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

“板升那十几万汉人,不能再任由鞑靼奴役了。”

身旁的李文进眉头紧锁。

“杨大人,我赞同此策。但天下读书人不会理解,他们会骂你卖国求荣。”

他顿了下。

“不如想个名目,别直接提'板升计划'。”

杨帆勒住马缰,若有所思。雪花落在他浓密的眉睫上,很快融化成水珠。”

张居正后来搞的那个'俺答封贡'...”

他喃喃道,突然眼睛一亮。

“就叫'封贡州'如何?州不会被骂汉奸,名义上虽无主权,实则是我大明的领土。”

李文进刚要回应,前方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在雪地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报。

!麻将军在前方五里处的得胜堡外,发现数万敌军!”

杨帆与李文进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虽然出征前已做好心理准备,但真正遭遇敌军时,仍不免心潮起伏。

“果然来了。”

杨帆沉声道,迅速冷静下来。

“传令全军,停止前进,列阵备战!”

待传令兵离去,李文进低声道。

“杨大人,这是一场狙击战,我们本就不确定敌人会在何处出现...”

“我明白。”

杨帆望向黑暗深处。

“俺答打的是政治战,本应引而不发。但严嵩撤回外塞卫军后,局势变了。”

他冷笑一声。

“严老贼给了俺答实质回应,若此时鞑靼不动手,他们的密约就会瓦解。”

李文进倒吸一口冷气。

“所以您才在得知外塞回防后,立刻决定出击?”

杨帆点头。

“四万精兵,足以震慑。我料定俺答会在得胜堡一线驻扎王帐。”

他握紧缰绳。

“一旦遭遇,双方都不敢轻易开战,这将增加我们谈和的筹码。”

正说话间,一骑斥候飞驰而来,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急促的马蹄印。

“报!俺答主力四万人就在得胜堡附近,分成三路南下,前锋行进方向都是得胜堡!”

杨帆与李文进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同样的判断。

俺答想利用得胜堡制造心理震撼,对大同形成实质优势,但暂时不会全军冲锋。

“他有所顾虑。”

李文进分析道。

“不愿做出更多牺牲,只想打巧战。”

杨帆颔首。

“传令各营,按预定方案展开防御阵型。李文进,你负责左翼;让赵将军负责右翼。中军由我亲自坐镇。”

李文进犹豫了一下。

“杨大人,马芳等前锋是否会主动攻击?”

“不会。”

杨帆斩钉截铁地说。

“敌人太多,马芳和麻禄都不是鲁莽之人。他们前锋应该正在回防,位于中军左右两翼。”

“您认为会形成对峙?”

“双方都打政治战,打不起来的可能性居多。”

杨帆若有所思。

“俺答如果真想打,早就进兵,现在犹豫不决,机会全失。”

李文进思索片刻,突然警醒。

“杨大人,我们绝不能去占得胜堡,否则遭遇战一定会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