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对了陛下,青海的捷报刚刚南下五日,不知道陛下可曾遇到?”回到秦州城,白广恩陪朱慈烺在驿站行辕聊了许久,要走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件事。
“哦?青海的捷报?朕倒是在路上没碰到,想来是走了四川南线,没走汉中,快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朱慈烺惊喜交加。
本来他还赶着到西北带着两万生力军支援,配合两军将和硕特全歼呢,没想到,这才进入甘肃,咋就捷报都过去五天了?
“回陛下,具体如何,我们也不太清楚,捷报沿途只是通报,上将军孙可望率军全歼和硕特本部,俘虏和硕特汗王,大破王庭,收复了和硕特全境。”
“至于具体是怎么打的,我等无权查阅捷报,无从得知。”
“这样啊。。。按照朕的部署,孙可望率领的十五军会穿越昆仑垭口,从柴达木盆地西侧向东包抄,还真就有可能从后面给毫无防备的和硕特包圆了。”
“哈哈。。。不管如何,既然青海已定,朕倒是不用这么着急赶路了,朝廷本想从西北抽调人手支援青海,但考虑西北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朕只好亲自赶来了。”
“陛下圣明,臣虽然不知道孙督师整体如何布局,但西北八面环敌,虽有数十万大军防守,但边境线过于漫长,仍旧有些捉襟见肘。”
“嗯,朝廷和朕,也是基于此,这才没敢轻动西北大军,生怕打破了现有的平衡啊,现在,青海自己解决了,倒也省事了。”
“陛下,虽然臣不知道具体情况,但孙督师那边一定已经得到了详细战报,据报捷的兄弟们说,和硕特汗庭的俘虏,包括和硕特汗王,都已经在后面了,准押负南京献俘。”
“哦?如此,倒是正赶上了,行了,朕大体了解了,白将军和诸位将士们辛苦了,朕此行,轻装简行,是为增援而来,没带什么东西慰劳大军,不过,朕此行,必然也不会亏待大家。”
“臣等谢陛下体谅,臣等为国尽忠,这几年物资军饷不曾短缺分毫,已是吾皇圣恩,不敢再有奢求,值此国难,朝廷还能不忘西北边陲,将士们都已经很满足了。”
“好啊。。。都是我大明好儿郎,去吧,朕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臣谢陛下,臣告退。”
短略休息了一个多时辰,朱慈烺便率众文武视察城防,和基层士卒聊了聊,朱慈烺很快就发现,孙传庭貌似也仿照了大明新军的制度。
将陕西现在多出来的大量文官安插进了军中作为文职,教导士卒问话和思想引导,并对武将进行监察,或者说,是文武相互监察,防止哪一方侵吞贪污军饷或物资。
并且在不定期轮换,这一下,两方不太熟悉的文武,都各自律己,生怕被对方整到了,相互建立信任,可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特别是在官场,轻信他人,没什么好下场。
晚间,接驾宴席也算融洽,不知道是知县还是军中监察的文官,亦或是白广恩自己的主意,总之,宴席并没有太过奢侈。
反而对朱慈烺的身份来说,倒是有些失礼,没有山珍海味,全是家禽或山间野味,但朱慈烺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还夸赞了一顿。
奢靡之风要不得,但也打击不尽,好比你规定只能四菜一汤,他说不定能给你把碟子换成盆,种种偷梁换柱的把戏,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