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马王爷不发威,你是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今天就让你知道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乃是典型的神话人物在民间具象化的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马家,亦是从此成为大明边军的将门世家,代代威震北边。
而郭天吉,乃是崇祯年间的正经武科进士出身,也是榆林军户,升官跟坐火箭一样。
至于杜文焕,则又是陕北的边军将门世家出身,乃是都督杜桐之子,总兵杜松之侄,万历年间,已经累功至总兵官。
包括孙可望自己,都是陕北军户出身,四人出身基本都差不多,所以也是聊得很是投缘。
不得不说,大明悍将,多出陕西、辽东,明末叫得上名字的武将,不管是反贼还是官军,绝大部分都出自陕西三边的军户。
中国三大造反基地嘛,陕西、山东、安徽,牛人历来不少,当然,山东造反和其他两地不同,其他两地是想自己当家做主,山东造反,纯粹是为了招安,考编嘛,执念,不寒碜。
中途休整一夜,第二天返回到赤斤城时,此地已然云集万余大军,但孙可望不以为意,根本理都不理,自顾自的向着疏勒河据点返回。
他就不信了,吐鲁番敢擅自动手,挑起大战?要知道,吐鲁番的汗庭,距离此地那也是相当遥远。
而且通往西域的路,恶劣无比,全是沙漠戈壁,就这两三天,送去汗庭的信,估计都没走出多远呢。
他不信前方的南路大总管敢擅自下令攻击自己,若是战事一开,就不是他这个总管能兜住的了。
而结果,也确如孙可望所料,吐鲁番大军一路跟随目送孙可望所部,到达边境,这才双方各自离去。
孙可望在疏勒河据点留下三千骑兵,剩余人继续向西,沿乌兰达坂山到达安定卫卫城。
此城驻军仅有二百人,但其周边定居或暂居的牧民倒是不少,这能住进城里的,自然都是地主、贵族。
你以为蒙古人,人人放牧?你以为蒙古牧民都在给自己放牧?
其实不尽然,和汉地的地主一样,有钱人,都是佃户或者奴隶放牧的,那些放牛放羊的牧民,也很多是给地主、贵族家放的,牛羊并非他们所有。
说白了,哪里都有阶层。农民租种地主的地过活,牧民给贵族放牧维持生存,都大同小异。
再次留下两千骑兵,孙可望继续向西,先后换防接管曲先卫城、阿端卫城,然后率领剩余的四千骑兵向东,返回哈拉湖据点。
此时,第十五军的步兵,终于抵达哈拉湖,暂时驻扎下来,孙可望则马不停蹄,向南往青海湖西端大营而去,和等候已久的曾英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