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后面跟进来的几万土司兵大喊可惜,这仗打的也太轻松了,跟在后面连头都捞不到一个。
若说明军对清军和草原上数万数十万的骑兵对战,步兵和火器还真就扛不住大规模骑兵的玩命冲锋。
但对付这高原山地的蒙古骑兵,机动性大打折扣,施展不开不说,他们兵力还少的可怜,这些边缘地区,一两千的骑兵,对付藏民绰绰有余。
对付明军,呵呵,说真的,明军随行的骑兵都是他们的数倍,光单纯的骑兵对决,都能碾压他们,更何况还有强大的火器碾压。
青藏之地,和硕特这种从瓦剌分裂出来的大部落,兵力充其量就一两万骑兵撑死,也就能欺负欺负青藏地区这种地广人稀,兵力微寡的藏地政权。
放在北地大草原,也就是一个实力不错的大部落罢了。
面对五十万明军的讨伐,若是放在草原上,也要他们所有部落联合,组建十几二十万的大规模骑兵,方能一战,更何况在这种不利于骑兵展开的山地。
各路大军,不能说摧枯拉朽,那也是没什么太大阻碍,抛却青藏高原的天然恶劣环境地势,青藏地区的实力,实在微不足道。
在云南经过长时间适应的明军,现在基本对藏地海拔问题反应不是太大,虽然慢,但依旧势不可挡。
东路的曾英率本部第十四军五万,土司兵五万,骑兵一万,共十一万大军,开始沿着朵甘东部,沿川西茶马古道向北,直奔青海和硕特本部而去。
中路的孙可望,率本部第十五军十万,土司兵一万,骑兵一万,共十二万大军,沿金沙江北上,向昆仑山挺进。
西路的云贵桂三省都司,加四川行都司改建的第十七军,十万大军,由国防部右侍郎张肯堂暂领,加土司兵一万,骑兵一万,共十二万大军。
沿澜沧江、怒江北上,然后继续根据水势西进,直奔拉萨北部,藏北牧场的前沿-那曲进发,一是阻止青海援军南下支援,二是阻止藏地驻军北逃。
南路军,则由沐天波率第八军十万,土司兵五万,骑兵两万,共十七万大军,在拿下察瓦岗后,离开了怒江沿岸。
转道向西,直奔曲宗、松宗而去,然后沿雅鲁藏布江向西,将沿途密集的藏地集中地,全部收复。
整个藏地,如拉萨、日喀则、林芝、康巴、吉隆、拉孜、江孜、定日等等大型集中地,都在这条雅鲁藏布江两岸。
四路大军并进,前期实在乏善可陈,基本上没有一合之敌,预计在年中,可能才会组建大规模顽强抵抗,或者是孤注一掷的最终决战。
因为和硕特的兵力分散严重,等组织起来,也就每个地方一两万大军,和每路十万往上的明军,有且只有一次大型会战的机会,首战即决战。
若是战胜,则会拖延明军进攻势头,明军休整一段时候会继续进攻。
而若是战败,哪怕一次,和硕特各路守军,就要被打散了,这是一场明军可以输很多次,但和硕特输一次就彻底败亡的不公平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