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寻找(1 / 2)

逍遥紫衣侯 沙鸥 1424 字 16小时前

"z元和二十年早春,江南的油菜花开得正盛,三皇子苏明远站在阳江县的稻田埂上,指尖捏着半粒发黑的稻谷。这是从去年秋收后的稻茬里找到的,外壳带着锯齿状暗纹,泡在温酒里瞬间泛出青黑色——正是柳父在《农桑要术》中记载的鬼稻。

“殿下,方圆十里的稻田都查过了。”张柬之踩着泥泞走来,靴底沾着的稻壳里混着细小的狼毛,“鬼稻的痕迹集中在下游的三个村落,村民说去年秋收时,有个戴帷帽的女人来过,给他们免费发放‘改良稻种’。”

苏明轩蹲下身,用刀挑起一簇稻茬,根部的泥土里嵌着枚银质发簪,簪头是突厥的狼头纹,与凤主在太湖岛佩戴的那支款式相同。“是凤主的旧部。”他指尖摩挲着簪身的刻痕,“这上面的‘乙九’字样,是她手下乙卫的编号,负责散播稻种。”

柳氏捧着地图赶来,图上用红笔圈出三个村落的位置,恰好构成个等边三角形,顶点指向东南方向的“落霞坞”。“这里是江南织造署的旧粮仓,”她指着坞口的标记,“粮案后虽已废弃,但上个月有渔民说,夜里常看到坞内有灯火,还听到舂米的声音。”

落霞坞三面环山,只有一条水道与外界相通,水道口的浅滩上,散落着许多麻袋碎片,布料纹理与丰裕号的毒粮袋一致。苏明远让人划船进入坞内,只见废弃的粮仓前堆着数十个新制的谷囤,囤顶盖着油布,油布下隐约露出“凤”字标记。

“小心有诈。”苏明远示意士兵不要靠近,自己则绕到粮仓后方。墙根的排水口处,有新鲜的脚印通向山林,脚印的尺寸与乙卫死士的军靴吻合,显然是有人故意留下谷囤引他们注意,实则早已转移了鬼稻。

粮仓的地窖里,果然空无一物,只在墙角发现个火盆,灰烬里残留着未烧尽的纸页,上面写着“春分前后,借水传种”。柳氏突然想起,江南的春分有“踏春灌田”的习俗,百姓会引河水灌溉稻田,若鬼稻种子混入灌溉水源,后果不堪设想。

“春分是后天。”苏明远将纸页收好,“他们要趁灌田时,把鬼稻种子撒进河道。”

水道上游的堤坝上,果然藏着十几个黑衣人,正往水里倾倒麻袋里的黑色颗粒。为首的女子听到动静转身,脸上有道月牙形疤痕——是凤主的贴身侍女,在太湖岛地宫逃脱的“月牙”。

“三殿下真是阴魂不散。”月牙的弯刀在阳光下泛着寒光,身后的黑衣人突然解开麻袋,将鬼稻种子往水里抛,“就算杀了我们,这些种子也会顺着水流进稻田,明年春天,整个江南都会长满鬼稻!”

苏明轩策马冲上前,用刀鞘拍落她手里的麻袋:“你以为我们没防着这手?”他挥手示意,岸边突然升起道竹闸,将下游的河道堵得严严实实,“这闸是用江南特有的‘浸不腐’竹料做的,专门用来拦截漂浮物。”

混战中,月牙被张柬之擒获,她看着被竹闸拦住的鬼稻种子,突然惨笑:“你们拦得住河道,拦不住人心!落霞坞的村民里,早就有我们的人,他们会把藏在家里的种子播下去,你们查得过来吗?”

苏明远让人搜查附近村落,果然在三家农户的地窖里搜出了鬼稻种子,藏在腌菜缸的夹层里。农户们哭着说,是月牙用家人的性命相逼,才答应帮忙藏种,还说只要等鬼稻长成,突厥人就会派骑兵来“解放”江南,让他们再也不用交赋税。

“这才是最毒的地方。”柳氏看着供词,眉头紧锁,“他们不仅要毁粮,还要离间百姓和朝廷。”

苏明远让人将搜出的鬼稻种子全部烧毁,在各村口贴出告示,承诺免除今年的秋税,同时组织农技官教百姓辨识鬼稻,发现一株奖励十文钱。阳江县令是柳父的旧部,连夜调集清稻草,熬成药汤分发给村民,以防有人误食。

处理完落霞坞的事,苏明远带着苏明轩来到江南织造署。这里曾是苏明轩母族的产业,粮案后被改为官仓,仓房的梁柱上,还刻着苏明轩幼年时的涂鸦。“我小时候常来这里,”他抚摸着墙上的歪扭“轩”字,“母族的老人说,这里的地窖能通到太湖,当年就是从这里运走了第一批私盐。”

地窖的暗门藏在当年的账房柜台下,转动柜角的铜环,石板缓缓移开,露出条幽深的甬道。甬道尽头的石壁上,刻着突厥文的“粮仓图”,标注着江南十二州的官仓位置,每个位置旁都画着鬼稻——显然凤主的计划,是要污染所有官仓的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