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相府丑闻(2 / 2)

吕溱自然不服,他再又进言:“如果陛下觉得臣是在诬陷陈执中,那么就请陛下让陈执中和臣当面质对,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赵祯同样没给吕溱这个机会,他转而一纸诏令将吕溱改官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将其外派到徐州担任知州。不过,吕溱可是赵祯的经筵讲师,为表厚爱,他特在资善堂为吕溱摆了一桌酒席并让太监转达他的口谕:“此特为卿设,可尽醉也!”

面对这桌酒席,面对皇帝陛下的如此“厚爱”,吕溱最后也只能叩头谢恩。大醉一场后,他也只能乖乖地赶赴徐州上任。赵祯这样做显然有杀鸡儆猴的意味:迎儿一案已经结案,朕就是要保陈执中,谁还敢多嘴就只能是和吕溱一个下场。于是乎,在家里窝了几个月的陈执中也再次回到了中书省打理政务。

御史们真的就此被赵祯给吓住了吗?非也!

赵拚再次勇敢地跳了出来,他向赵祯上疏道:“陛下你还不罢免陈执中,你到底在等什么?他现在又回到了中书省理事,如此看来陛下似乎觉得他什么错也没有。既然如此,那么臣之前对他的弹劾岂不就是在诬陷他?如果陛下认为陈执中有过,那么就请罢免他,反之,就请陛下治臣诬陷大臣之罪并将臣远贬外地以戒百官!”

赵祯的反应是沉默,他既不罢免陈执中,也不外贬赵拚。这下可就惹怒了整个御史台,御史中丞孙拚在这年五月联名所有的御史集体请求赵祯罢免陈执中以平息朝廷内外的汹汹舆情,赵祯还是不搭理他们。

在此事上我们足见赵祯对陈执中的“皇恩浩荡”。在仁宗朝的所有宰相里,赵祯的最爱自然是吕夷简,排第二的那个人恐怕也就非陈执中莫属。见皇帝陛下如此固执,孙拚也是决定豁出去了,他带领郭申锡、毋湜、范师道、赵拚这些下属一起请见赵祯,但在宫门外他们被拦下了,因为赵祯之前下过明诏不允许御史集体请见,除非是事先提前向中书省提出申请并得到允许。

得知孙拚等人吃了闭门羹,知谏院范镇便对赵祯说道:“陛下何不听听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你不见他们终究不是个法子,况且还会让外人认为你是有意在堵塞言路。”

为了作秀,赵祯只好命御史们逐个觐见,果不其然,他们没有说别的,而是众口一致地要求赵祯罢免陈执中。不止是他们,百忙之中的欧阳修也再次抽空跑来凑这个热闹。

欧阳修给赵祯上疏也要求罢免陈执中,而且他在这道奏疏里可以说将陈执中批得体无完肤。虽然他现在不是言官,可向来以君子自居的他怎么可以容忍奸邪的存在,而一代文学宗师骂起人来也是丝毫不客气,其文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原文摘录如下:“伏见宰臣陈执中,自执政以来,不协人望,累有过恶,招致人言。纪纲日坏,政令日乖,国用益困,流民满野,滥官满朝,此由用相不得其人也。执中不学无识,憎爱挟情,除改差缪,取笑中外,家私秽恶,流闻道路,阿意顺旨,专事逢君,此乃诌上傲下愎戾之臣也。执中不知廉耻,复出视事,此不足论,陛下岂忍因执中上累圣德,而使忠臣直士卷知于明时也?愿陛下廓然回心,罢其政事,别用贤才,以康时务,则天下幸甚!”

这奏疏不用翻译都能知道欧阳修在说什么,可欧阳修这样做无疑是在触碰赵祯的逆鳞。陈执中为此而把欧阳修恨得咬牙切齿,赵祯自然也是气得发抖。为此,欧阳修也落得和前面的吕溱一个下场,他被改官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外放到蔡州去做知州,与他一道上疏请求罢免陈执中的知制诰贾黯则被外放到荆南去做知州。

由于之前蔡襄因为家事而被调任为泉州知州,吴奎和韩绛也因为各自的原因被外放为官,此时吕溱、欧阳修和贾黯又要被外贬。如此一来,在这段时间里赵祯可谓是将朝中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全给赶出了京城,这里面可不止有言官,而且还有翰林学士和知制诰一类的皇帝近臣。

身为殿中侍御史的赵拚见此情形赶紧提赵祯:“难道陛下你真的要做孤家寡人吗?再这样下去,留在你身边的这些人可都不敢说话了。如果将来遇到什么事,你找谁商量啊?你看看最近你的身边都走了多少人了?你难道要为了一个陈执中而把所有人都给赶出京城吗?”

直到此时,赵祯终于醒悟并不再固执了,他追回了欧阳修和贾黯的外贬诏令。接下来,赵祯做出了一个极其不甘和痛苦的决定:吏部尚书、平章事陈执中罢为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

这是宋朝的皇帝再一次地在文官集团的面前低头认输,准确说是言官集团,而这也不是什么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