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斗听完大惊失色,满脸震惊地说:“真的能坚硬如石?”
江宁点头道:“若是能在里面加入钢铁,必将更加牢固。”
左光斗赶忙说:“加钢铁太奢侈了,要是这水泥真有侯爷所说的功效,用来修建河道就足够了。”
随即小心收好江宁写下的制作方法。
一旁的周王朱恭枵更是双眼放光,自己才刚上任,还没表现呢!
本以为河道工地干不了几天,就要放假回家了,正满心失落,没想到这么快又有活可干了,又能表现一番了。
随后,江宁表示可以让左光斗先尝试烧制,稍后会从京师派人前来协助。
之后,江宁便领着郭允厚、杨涟启程返京。
一路上,众人火速赶往京师,毕竟朱由校还等着江宁回去复命。
途中,郭允厚询问京师的情况,江宁简单说了说。
郭允厚听完双眼放光,没想到自己在河南大半年,京城发生了这么多事,国库还有了这么多收入,心里乐坏了。
但他又觉得不够,笑着说:“侯爷,老夫在河南累死累活考古大半年,才挣了区区400万两,要不您再想个法子,帮忙凑上600万两,争取弄够1000万两,凑个整数?”
江宁闻言,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没好气地说:“法子倒是有,就不知道你这老家伙扛不扛得住。”
郭允厚闻言大喜,赶忙笑着说道:“侯爷但说无妨,扛得住也得扛,扛不住还得扛,拼了老夫这条老命也无所谓。”
随后,江宁嘿嘿一笑:“如今京城乃至北直隶,不少百姓都在大搞牲畜养殖,朝廷按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尤其是京营对牲畜的需求量特别大。
但如今天寒地冻,许多百姓家的母猪都等着配种,但是种猪却不够用了。
要不老郭你去试试?
30文一天,还可以舔猪咪。”
话刚说完,郭允厚瞬间愣在当场,随后脸色通红,不知是害羞了,还是给兴奋的。
跟在江宁身旁的杨涟、张文和二人则直接笑出了猪叫声。
随后,众人一路疾驰,又用了7天赶回京城。
江宁第一时间带着传国玉玺和郭允厚、杨涟、张文和三人入宫面见朱由校。
到了御书房,江宁将石盒递上去,方正化小心接过放在案上。
朱由校看着眼前的石盒,只觉心脏狂跳,声音有些颤抖地问:“江爱卿,玉玺就在这石盒之中吗?”
江宁点头。
朱由校双手颤抖,却没有立刻打开,而是传召内阁及在京的几部尚书前来御书房议事,江宁几人则在一旁耐心等待。
不多时,一众大佬悉数到场。
孙承宗等人见江宁郭允厚也在现场,略感好奇。
朱由校神情激动地说:“今日召诸位爱卿来,是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要与大家分享。
郭爱卿在河南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时,竟找到了失传许久的传国玉玺,如今刚送入宫中。
只因玉玺失传太久,无人知其真假,想请诸位爱卿帮忙鉴定一番。”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全都大惊失色,纷纷围向郭允厚询问。
郭允厚只是一个劲儿点头,联想到他“考古”的特殊职业,大家也大概猜出这玉玺的来历。
随后,朱由校打开石盒,将传国玉玺取出来放在案上,让一众臣子鉴定。
只见大佬们个个神情激动,仔细观察起来。
孙承宗率先拿起玉玺在手中端详,随后小心翼翼地递给袁可立,袁可立仔细查看,眉头微皱,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接着又将玉玺递给温体仁。
温体仁看完后闭目沉思,开始查阅资料。
之后一众大佬看完便窃窃私语起来。
随后,孙承宗带头行礼,开口道:“老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此物确实是传国玉玺。上面用黄金镶嵌的那一角,是王莽篡汉时,王太后将玉玺掷于地磕损后,王莽命人以黄金修补而成。
至于玉玺另一侧的‘大魏受汉传国玺’字样,则是魏文帝曹丕在汉献帝禅位后,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命人刻下的。”
袁可立也附和道:“陛下,此物确实是传国玉玺,与古籍记载完全吻合。”
温体仁也开口:“启禀陛下,观其材质质地,的确是先秦之物。”
听完几位大佬的结论,朱由校顿时哈哈大笑:“真是天佑大明!
稍后传旨昭告天下,传国玉玺被找到了!
如此一来,天下人自会认为朕乃天命所归,大明更是得到上天眷顾!”
朱由校激动过后,又问:“只是朕该如何告诉天下人这玉玺是如何找到的?
总不能说是从地里挖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