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袁可立带领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浩浩荡荡地押解着3800余人入京,这一举动瞬间轰动了整个京城。
朱由校得知后,第一时间召集在京的所有文武官员进宫议事。
当江宁火急火燎地赶到奉天殿时,只见袁可立已身着官袍,满身风霜地站在孙承宗身旁。
不多时,文武群臣全部到齐。
袁可立站出来,高声禀报道:“臣袁可立,奉命巡视地方私征辽饷、私自加征赋税一案,现已查清。
共抓获官吏、乡绅及涉案人员3857人,其中布政使3人,按察使2人,知府13人,知州8人,通判16人,同知15人,知县38人,其余官员177人,另有诸多地方小吏以及士绅。
这些贪官污吏和劣绅共私征粮食一百三五万石,银元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四百二十余。
老臣已将多征收的粮食和银元尽数退还给了百姓。
此外,臣查获伪造官印127枚。特向陛下复命!”
听完袁可立的汇报,在场的所有文武群臣都大为震惊,这无疑是一桩捅破天的大案。
要知道,袁可立在民间素有“袁青天”之称,向来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沙子。
此次朱由校命袁可立手持尚方宝剑巡视地方,由于要尽快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袁可立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抓回了3800余人。
要是时间再充裕些,恐怕抓回来的人数得上万。
这案子的规模,丝毫不亚于洪武四大案中的郭桓案,甚至有可能更严重。
朱由校听完,脸色铁青,站起身来,怒极反笑道:“还真是什么稀奇事都出在朕的天启朝了!
将涉案的布政使、按察使,给朕带上来,朕倒要问问,他们的良心是不是都被狗吃了!”
不多时,几名锦衣卫押着几名身着囚服的官员匆匆进入大殿。
这几人一进殿,便赶忙跪地磕头请罪。
朱由校拿着袁可立呈上的公文翻阅起来,冷冷开口道:“河南右布政使赵全、陕西右布政使刘林、山东右布政使郑钦文,你们几个可真是‘好官’啊!
打着朝廷的名义私征辽饷,巧立名目,私征各种苛捐杂税。
给朕说说,谁是你们的靠山?
又是何人包庇指使你们的?”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心中都明白,天子这次动了真怒,显然要彻查到底。
三人赶忙哭喊道:“陛下,臣等一时糊涂,还请陛下饶命啊!”
郑钦文更是哭天抢地:“陛下,罪臣愿交出全部身家,只求陛下饶臣一命!”
朱由校怒目而视,破口大骂:“死到临头,还有脸求朕饶你们一命?
当初你们私征辽饷、横征暴敛之时,可曾想过放过百姓一命?
你们搜刮的不是他们手中的钱粮,那分明是百姓的命!”
看着跪在面前的几人,江宁眉头微皱,其中有些人他认识,有些则不熟悉。
他赶忙小声向身旁的张维贤问道:“英国公,您老可知这几人的来路?”
张维贤神色略显古怪,说道:“侯爷啊,这几个人说起来和魏公公还有点关系。”
江宁满脸难以置信:“不会吧?
魏公公可是出了名的嫉恶如仇,怎会招揽这种人?”
张维贤低声道:“陛下刚登基之时,朝局混乱,不少官员都想攀附魏公公寻求门路,这几人便是那时走了魏公公的门路。”
江宁瞬间明白,朱由校刚登基时接手的是个烂摊子,身边缺少自己人,老魏便负责招募人手,结果来者不拒,把这几个祸害招到身边,才酿成今日之祸。
此时站在御座旁的老魏面无表情,江宁心中暗自感慨,老魏也不是全知全能,肯定是被人蒙蔽了,如今知道了这几人所作所为,老魏肯定会亲自送这几人的九族集体上路了。
就在江宁胡思乱想之际,朱由校见几人还在一个劲地磕头求饶,冷声说道:“为了抓你们这群贪官污吏,朕出动了内阁次辅、尚方宝剑以及厂卫,事到如今,你们觉得还能活命吗?
朕不光要杀了你们以正国法,还要诛你们九族以正朝纲!”
听到朱由校的话,郑钦文当场吓得昏死过去,赵全和刘林则浑身抖如筛糠。
只见赵全一咬牙,开口道:“陛下,臣若招供出主谋,可否饶臣家人一命?”
朱由校脸色铁青,冷冷盯着他,一言不发。
袁可立见状大怒,骂道:“死到临头,还敢与陛下讨价还价,简直不知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