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走。”
说着,拉着江宁火急火燎地直奔江宁家中。
………………
历朝历代,中华人习惯将淮河以北、黄河以南,东起黄海、西至陕西潼关的这片广袤且盛产小麦的区域,称作中原。
在国人传统观念里,中原就是国家社稷、王朝政权的代名词,故而自古便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然而,自万历年间,河南地区天灾频发,加之朝廷党争不断,国库空虚,无力赈济灾民。
万历十年,首辅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清算张居正,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也遭清理。
原本负责治理黄河的河道总督潘季驯,因是张居正提拔任命的官员,也被迫离职,致使黄河治理工程中断。
这直接导致万历十四年黄河泛滥成灾,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而当时朝堂之上,官员们忙于争权夺利,对百姓的救助微乎其微。
万历二十二年,中原又爆发了一场罕见的灾荒,祸及三省,受灾人口达四千万之多。
可朝廷依旧无法做出有效的赈灾安抚举措,使得片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土地,愈发贫瘠,百姓生活愈发困苦。
在当权者眼中,只要百姓不造反,便是国泰民安,至于天灾,哪朝哪代都会发生,灾民的性命如蝼蚁一般,死一千人、一万人,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当郭允厚、左光斗、杨涟来到河南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为震惊。
黄河两岸密密麻麻全是征调而来的民夫,百姓们手持工具,身着破旧衣衫,早已等候多时,百姓们虽然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是眼中却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郭允厚经过询问才知道,此次朝廷虽只征调了五十万民夫,但河南当地仍有许多百姓自发前来,人数已经远超五十万。
协助朝廷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其中不乏老弱妇孺和儿童,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做着力所能及之事。
这一幕让郭允厚当场痛落泪,左光斗更是泣不成声,就连已经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杨涟,眼眶也红了。
随后,郭允厚一声令下,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杨涟不愧是水利专家,当即针对黄河提出了清理淤泥、加固河道、筑堤蓄水、蓄清刷黄的处理方案。
几人吃住都在河堤上,日夜坚守。
随着一车车石材运到河堤,百姓们自发组织人手帮忙搬运,这让几人心中感慨万分,也更加注重工程质量和进度。
期间,有不法商人企图通过贿赂官府,运来劣质石材谋取暴利,被杨涟当场识破。
要知道,杨涟和好基友左光斗在成为大明一级抬杠运动员之前,都曾担任过地方官。
左光斗更是大明朝堂屈指可数的水利专家。
在他们面前耍这种手段,简直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百姓们得知此事后,纷纷破口大骂,这些丧尽天良的奸商和贪官,实在是黑心。
朝廷已经多少年没有如此重视百姓了,此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造福百姓,他们却还想赚黑心钱。
百姓们纷纷跑到郭允厚等人面前,请求严惩这些人。
郭允厚当即表示,这些人死定了,老天爷也救不了,他郭允厚说的。
他立刻下令逮捕这些不法奸商和与之勾结的地方官员,同时查抄他们的全部家产,充作兴修水利的资金。
杨涟办事效率极高,短短一天之内,就将相关人员全部抓捕,并押到河堤之上。
百姓们纷纷围上来,对这些不法奸商和贪官污吏破口大骂。
这些人吓得跪地磕头求饶,郭允厚双眼冰冷,杨涟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骂道:“死到临头,你们还有脸求饶?
今日本官若是放过你们,你们日后又怎会放过这些苦难的百姓?”
说罢,一声令下,直接命人将这些不法奸商和贪官污吏当场斩首示众。
随后,又下令将他们的尸体和头颅筑在大坝之中,并立碑记载此事,以警示后人。
这一举动可把河南地方官府吓得不轻,京城来的这几位爷实在太狠了,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是工部左侍郎,还有一位锦衣卫千户,他们的背景一个比一个强硬,实在惹不起。
随着郭允厚、杨涟、左光斗等人的雷霆手段,工程进展十分迅速。
没过多久,定远侯邓文明、忠贞侯秦良玉奉旨在河南清查北直隶卫所军田。
秦良玉治军严谨,作战骁勇,但在政治方面所知不多。
毕竟她出身土司,又是地方将领,一直遭受排挤打压。
虽进入五军都督府已有一段时间,可她的政治天赋着实不高,这也是许多武将的通病。
所幸有定远侯邓文明这个“基建狂魔”帮忙。
自土木堡之变后,勋贵多年不掌兵,满脑子除了搜罗钱财,就是在朝堂上勾心斗角,政治天赋可谓直接拉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