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对战林丹汗(1 / 2)

何可纲和满贵率领十万京营兵马,浩浩荡荡地赶赴山西大同。

抵达之后,何可纲以总兵官的身份,传令宣府总兵黑云龙,命他抽调五万精锐兵马前来会合。

与此同时,大同总兵杨肇基麾下的人马也已集结完毕,山西总兵马世龙同样集合了麾下三万兵马,赶到大同。

而山西巡抚乔允升则坐镇后方,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

众将齐聚大同后,何可纲第一时间安排各部兵马妥善安顿,随后便升帐议事。

虽说何可纲此前并未见过杨肇基、黑云龙、马世龙,但好在此次满桂一同随行。

去年,朝廷大军出关攻打土默特部首领卜失兔时,满桂曾率领京营人马前去支援,因此,满贵与黑云龙、杨肇基、马世龙也算较为熟络。

再者,何可纲是朝廷钦点的总兵官,又有五军都督府的全力保举,杨肇基、黑云龙、马世龙三人对他十分客气。

毕竟江宁对他们多有照顾,如今他们的儿子都在京营任职。

更何况,何可纲前不久刚在山东成功平定了持续半年之久的白莲教之乱,战功赫赫,有目共睹。

于是,众将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先在大同城外击败林丹汗的主力部队,而后再着手收拾散落在河套平原的其他蒙古部落。

毕竟林丹汗是蒙古名义上的大汗,若不先将其击败,万一他日后再来捣乱,麻烦可就大了。

至于那些散落在河套平原的蒙古部落,众人并未太过在意。

毕竟盘踞在河套平原的土默特部首领卜失兔,去年就被打得逃到了林丹汗所在的喀尔喀,剩下的各部落如今更是一盘散沙。

与此同时,收到消息的林丹汗也是满心无奈。

原本仅存的一丝幻想,随着大明二十万大军的到来,彻底化为泡影。

此刻,林丹汗满心委屈,只想问问长生天,自己这个大汗当得为何如此憋屈。

原本大明与自己相处融洽,双方还一同对付辽东的努尔哈赤。

可去年,大明突然翻脸,抓住自己的小弟卜失兔一顿痛打,打得卜失兔哭爹喊娘。

作为大哥,见小弟挨打,自然得出面撑腰,不然这大汗之位在草原上还如何服众?

然而,大明丝毫不给他面子,二话不说就与他连打数仗,直打得林丹汗有些不知所措。

更要命的是,辽东的努尔哈赤竟在这关键时刻背后捅刀,出兵侵占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

虽说这两部只是名义上臣服于自己,但小弟有难,大哥怎能坐视不管?

结果,林丹汗派遣数万兵马前去支援,却被打得灰头土脸,反而让努尔哈赤趁机侵占了不少部落和人口。

最让林丹汗气愤的是,科尔沁部落居然与努尔哈赤眉来眼去。

原本今年林丹汗打算召集兵马,收拾努尔哈赤找回场子,同时震慑一下科尔沁和察哈尔部,可万万没想到,大明此时竟调集二十万大军,要跟他即分高下,也决生死。

林丹汗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他实在不想打这一仗,但如今的形势却逼得他不得不打。

于是,林丹汗也开始调兵遣将,集结了十万铁骑,驻扎在大同城外。

林丹汗野心勃勃,一心想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只可惜他自身的智商与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宏伟的梦想。

再加上他一系列骚操作,使得蒙古各部对他爱搭不理,这位名义上的大汗,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

然而,林丹汗从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反倒认为是大明背信弃义,努尔哈赤不讲武德,才导致他这个蒙古大汗的威望日渐式微。

林丹汗年轻时,堪称蒙古版的袁绍,出身尊贵,血统纯正,意气风发。

那时的他,满心以为自己必将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一统蒙古各部。

可谁能料到,经过他一系列骚操作,这个梦想渐行渐远。

其中最离谱的,当属他强行命令蒙古各部放弃黄教,改信红教。这一举动,让信奉黄教多年的蒙古各部大为恼火,纷纷咒骂林丹汗是不是疯了,竟连宗教信仰都要干涉。

要知道,自俺答汗时期起,蒙古各部便开始信奉黄教。

当年,右翼蒙古在俺答汗的带领下,势力迅速扩张,一直延伸到青藏高原,并与当地的格鲁派建立了紧密联系。

俺答汗还向西藏格鲁派活佛索南加措赠送了“达赖喇嘛”尊号,这一举措奠定了后来的达赖活佛转世制度。

而林丹汗的这一操作,搞得草原各部怨声载道,他的势力范围逐渐缩减,最后只剩下内喀尔喀和察哈尔部。

就连科尔沁部,也只是名义上尊他为大哥,实际上并不怎么听从他的号令。

自从辽东的努尔哈赤崛起,不仅频繁与大明爆发战争,还时常和林丹汗麾下的蒙古各部产生冲突。

努尔哈赤除了武力征服,还运用威逼利诱等手段,拉拢林丹汗的部众。

这使得林丹汗与努尔哈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林丹汗号称麾下有带甲四十万,实则水分极大,最多也就二十万,这可是他全部的家底了。

去年,他在大同城外与大明连番激战,损失了不少兵马,之后又与努尔哈赤大战几场,更是元气大伤,至今都未能彻底恢复。

如今的形势,让林丹汗不得不万分谨慎,生怕努尔哈赤这个饿狼又突然发难,咬他一口,那可就危险了。

因此,他派遣手下大将,各率数万铁骑,分别驻扎在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一来防止努尔哈赤趁机偷袭,二来也能震慑手下,防止他们趁机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