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看着手里的两包点心,整个人都傻了,合着自己精心筹谋许久,提前半年就开始布局,最后就得了两包点心,这叫什么事儿啊!
看着江宁一脸发呆的样子,朱由校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江兄,不是朕不想嘉奖你,实在是你现在这年纪和官职,都快到顶了,朕不能给你封赏得太急呀。
你又没有一儿半女的,不然朕还能再多赏赐些什么。”
江宁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回怼道:“陛下,您自己都还没当爹呢,就已经这么得瑟,要是真当了爹,还不得成天拿这话来埋汰臣。”
朱由校嘿嘿一笑,调侃道:“江兄,谁让你这么不争气呢?
要不朕让太医院给你配几副药调理调理?”
江宁赶忙摇头,说道:“陛下,臣身体好着呢,您就别瞎操心了。
要是没别的事,臣就先告辞了。”
话刚说完,朱由校一把拉住江宁的袖子,说道:“江兄,来都来了,急着走干嘛。
去御膳房再给朕做几道菜。
自从前段时间皇后吃了你做的饭菜,最近这阵子食欲又不好了。”
说着,他朝方正化使了个眼色。
两人根本不给江宁反驳的机会,直接架起江宁就往御膳房跑去。
江宁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施展厨艺,做了十几道菜肴。
随着最后一道菜出锅装盘,江宁直接扔下锅铲,头也不回地撒腿就跑。
他心里想着,这差事实在没法再干了,自己身为当朝一品的世袭侯爵,整天跑到御膳房炒菜,这要是传出去,像什么话啊。
看着江宁狼狈离去的背影,朱由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方正化也在一旁跟着笑了。
随着各方事务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最新一次的大朝会上,朱由校宣布了出兵攻打缅甸东吁王朝的消息。
对此,五军都督府、内阁以及六部的保皇党官员,因早就得知风声,纷纷表态支持。
然而,清流党官员却坐不住了。
周起元顾不上可能会被责罚,直接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由校看着这个“搅屎棍”又跳了出来,无奈地点点头,准奏。
周起元神情激动地说道:“陛下,出兵攻打缅甸万万不可啊!
缅甸乃是太祖当年定下的不征之国。此前,虽说与大明时有冲突,但双方也只是小规模征战,从未爆发战争灭国之战。
况且,山东战场刚刚平息,朝廷正处于休养生息之时,辽东还有建奴蠢蠢欲动,实在不能再继续兴兵打仗了。
古语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陛下若一味穷兵黩武,岂是明君所为?”
朱由校听后,脸色顿时铁青。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郭允厚站了出来,冷哼一声说道:“周大人,你这话老夫不敢苟同。
‘国虽大,好战必亡’,可下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你怎么不说呢?
况且如今我大明还算不上国泰民安。
国之大事,在于祭祀与军事。
缅甸这个小邦屡屡侵犯我大明疆域,屠杀大明子民,无数大明将士血洒疆场。
如今疆土沦陷,你却在此大言不惭,简直居心不良。”
紧接着,郭允厚一脸正色地说道:“启禀陛下,若朝廷出兵攻打缅甸,老臣可以再次向陛下保证,户部必定全力保证大军钱粮无忧。
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哪怕老臣亲赴战场,也在所不辞。”
看着郭允厚竟敢当众放话保证钱粮充足,还要亲赴战场,在场众人都惊呆了。
周起元心中更是暗骂:“你个郭允厚,是不是疯了?
你到底是文官还是武将?
打仗那是武将的事儿,你一个管钱粮的户部尚书出来瞎掺和什么,简直闲得蛋疼。”
江宁心中则大喜,暗道老郭这妥妥是主战派的第一人啊。
今后只要谈及打仗,谁敢说个“不”字,别的不说,老郭就能跟他拼命,除非这人不想领俸禄了。
就在这时,周宗建也开口了:“启禀陛下!
郭允厚此言差矣。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若君主一味好战,彰显武力,长此以往,百姓必定饱受疾苦。
还请陛下收敛好战之心,体恤天下百姓之苦。”
江宁立刻跳出来反驳道:“周大人此言差矣!
陛下正是因为体恤百姓之苦,所以才决意出兵攻打缅甸。
要知道,太祖时期,大明疆域幅员辽阔,缅甸小邦哪有如今这般大的领土?
当年太祖设立三宣六卫十三都司,之后才定下不征之国的策略。
但两百多年过去了,这些藩邦小国一味向我大明挑衅,侵占大明领土。
他们如今的疆域,一大半可都是从我大明抢走的。
身为后辈子孙,若不思收复故土,列祖列宗在天有灵,岂不要怪罪我们这些后辈子孙不孝吗?”
这时,朱由校也“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甚合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