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本事的懦弱汉子才会这样说。
郑则想挣钱,就坦坦荡荡承认是自己想挣钱,他想了想说:“做生意难,赚到钱却也有成就感,我是乐意的。”
“赚到钱能让你过更好的日子,”在周舟张开说话前他忍笑捂住,换个角度哄劝道:“那你想一想宝宝,想一想胖娃娃。”
说到这点周舟果然安静了,郑则继续说:“如果胖娃娃来,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不够好?”
昏暗里,被捂嘴的脑袋点了点。
郑则放开手,搂紧人认真说:“你对胖娃娃的感受,就是我对你的感受。”
哪里都觉得不够好,永远觉得他值得更好。
一直以来的小矛盾就这样被郑则化解了。周舟黏人,尤其依赖郑则,哪怕清楚知道他是要去赚钱,但心里仍旧不可避免感到失落,但今晚听到胖娃娃的说法后周舟突然就能理解接受了。
态度迥然不同:“好好挣钱,小则。”
郑则暗想,胖娃娃的力量真大。
雨后天晴,响水村村民开始卖粮食。
辛苦一年得到的收成,村民们卖粮十分谨慎,先是去镇上多家米粮铺子打听,暗暗对比价格,回村互通商量,心里有数才开始张罗。
商贩来村里吆喝收粮食谷物,能免去农户自己运送的麻烦,但卖价不高,收的量也不多。
为了能多卖点钱,村民更愿意自己运去镇上,身强体壮的汉子推推车步行也就去了,辛苦多跑几趟;或花钱请村里牛车帮忙运送,也是法子。
这日,村里大树下传来铜锣吆喝声,村民们纷纷前去凑热闹。
“辛哥儿——快去看看!”周舟听到动静站在院门口踮脚张望几眼,啥也瞧不见,便喊来孟辛。
小孩点点头立马往大树下跑。
郑大娘抬头看一下继续干活,说:“定是收粮食的来了。”
“秋收后来了好几伙人,我看价格大差不差。”
话刚落音,家里有人上门。
“郑则哥?”小山瘦高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他朝里喊道:“大娘,周舟哥!”
“小山,进来呀,你找孟辛吗?”
小山没来得及说不是,他爹娘就在身后开口:“蓉嫂子,舟哥儿,我家送土豆片来了,你们瞧瞧。”
孙向财挑着担子,和他婆娘燕婶一起来,两人前后进院招呼道。
院子地面潮气未消,郑大娘引人在门廊卸货,两个麻袋看起来不轻。周舟朝篱笆空地喊道:“郑则!快来收土豆片——”
郑则一早搬出樵歌沟买来的木材翻晒,打算这一趟倒卖回来后,秋冬农闲就起杂货房。
燕婶笑道:“前段时间日头烈,晒两天就干巴酥脆了,正巧下雨,没能马上送来。”
周舟憋劲儿提起麻袋,挺沉,他舒一口气问:“燕婶,有多少斤?全都送来了吗。”
“哎,有八十斤,”燕婶说到这儿,郑则刚好走出堂屋。
孙向财接过婆娘的话:“则小子,当初答应送来一百斤,前头先给了二十斤,这便齐全了。你倒出来瞧瞧吧,都是过水煮晾晒好的。”
郑则点头:“成。”他先称过麻袋看斤数,之后解开口袋抓起一把土豆片,酥脆轻薄,晒干后稍稍曲卷,颜色淡黄干净。
周舟往箩筐垫好布巾:“郑则,倒进这儿。”
两个麻袋的土豆片颜色和酥脆程度一样,孙向财蹲下来一起看:“是同一批,我家人多,齐心协力一天就切片过水晾晒了。”
周舟热情搭话:“向财叔,你家今年种了两亩半土豆吧,剩下的全卖生土豆吗?”
两亩半的土豆大概有两千斤,做土豆片去了五百斤。孙向财说:“生土豆是卖了点,去镇上能多卖半文钱一斤,不怕你笑话,是和我大儿子步行推去镇上卖的,唉,来来回回累得很。”
“家里也得晒点囤着,剩下的冬天能吃完,刚好这就没了。”
周舟暗想,他只记得孙向财种得多,原以为送来的土豆片最多,倒忘了他家吃得也多。
一家三口站在一旁闲聊,耐心等郑则回复。后者仔细查看后,回房拿串好的八百个钱递给孙向财:“你也数数吧,坐下歇会儿。”
夫妻俩欣喜道谢。
“谢谢你啊,则小子,”孙向财接过钱交给妻子,郑则给钱这么爽快,他遗憾道:“还是往你这送能见钱快,可惜我家得留口粮......”
燕婶数完钱后收好,高兴问道:“则小子,明年你还收吗?”
郑则将两个麻袋还给他们,谨慎回答:“这我真说不准,若明年收,一定先去你家问问。”
“那可好,你千万别忘了啊。”燕婶就等他这句呢,哎,郑则可真是聪明会说话。
一家三口脚步轻松离开,周舟找出自家麻袋装土豆片,往院门看了眼:“辛哥儿怎么去了这么久?”
话音刚落,周向阳和孟辛的说话声渐渐靠近院门,两人不知在聊什么,小孩一直追问:“辛哥儿,去吗?去年我和石头哥捡到到可多了,不过有蚂蟥,你怕蚂蟥吗?”
周父和周婶子嫌他话多走得慢,说:“要不你让爹娘先进去吧,背着东西死沉。”
孟辛闻言快步进院,跑到周舟身边。
周向阳紧紧跟在他身后,稔熟喊道:“周舟哥!你快跟辛哥儿讲,你和我小哥去年是不是在水田捡到好多田螺?”
稻田割了,正是捡田螺的好时候,村里小孩近日都挽裤脚踩泥水里兴奋呢,周舟笑眯眯道:“是啊,捡了一小桶,田螺藏在稻根田埂附近。”
孟辛好像不是很感兴趣,他帮周舟提溜麻袋装土豆片。
郑大娘见周承夫妻肩扛麻袋,向前帮忙托住卸下,“大伙都赶上今天来了。”
周婶子动动肩膀放松,舒一口气:“前两天就晒好了,可下雨没法出门,生怕耽搁郑则做事,雨一停就赶紧先送来。”
周向阳家种了两亩土豆,夫妻俩商量着卖一半留一半,落得轻松。
一百五十斤土豆片,换了一吊五百文钱,有了进项心情好啊,夫妻俩收钱后和郑则聊了几句。
两人喜气洋洋走出郑家院门才想起儿子,周婶子一乐,返回喊道:“小阳,爹娘回家了,你走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