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号的能量护盾还残留着幽邃之渊的双色光晕,感应水晶突然泛起翡翠色的涟漪。水晶表面浮现出一颗被巨型藤蔓覆盖的星球,藤蔓间穿梭着无数闪烁的光点,近看才发现是巴掌大的飞虫,它们的翅膀反射着金属般的光泽,在藤蔓间织出银色的能量网——这里是“虫母星”,星图上标注为“高危险昆虫文明区”,却在能量图谱上呈现出惊人的秩序感。
“能量流动比机械族的工厂还规律。”小张放大扫描图,屏幕上的光点组成了精密的六边形网络,每个节点都有不同种类的昆虫在活动,“采集能量的工虫、守卫边界的兵虫、培育幼虫的母虫……分工比人类的城邦还明确,这哪里是‘危险区’,分明是高度组织化的文明。”
林夏的指尖划过水晶,翡翠色光芒中浮现出更细致的画面:地面上覆盖着由昆虫分泌物凝结成的“琥珀建筑”,透明的墙体里能看到幼虫在营养液中蠕动;天空中,飞虫组成的“能量云”正有节奏地扇动翅膀,为植物授粉的同时收集太阳能,翅膀振动的频率恰好与星球的磁场共振,形成天然的防护罩。
“这是‘共生蜂族’,”林夏翻出星际古卷,声音里带着惊叹,“传说中能与植物形成‘能量共生’的昆虫文明,三千年前景测到它们进入了‘进化奇点’,没想到竟发展到这种程度。”
共生兽对着水晶发出好奇的嘶鸣,红蓝光晕与飞虫翅膀的金属光泽产生微妙的共鸣。小家伙用爪子在控制台上划出一道弧线,恰好与能量网的六边形纹路重合,像是在解读它们的交流密码。
星轨号穿过能量云时,飞虫们没有发起攻击,反而主动让出一条通道。它们的翅膀在飞船周围形成环形,翅膀振动的声音汇聚成和谐的嗡鸣,像在演奏迎宾曲。林夏注意到,每只飞虫的背部都有一个微型能量囊,囊内流动的绿色液体与藤蔓的汁液完全一致——它们在主动为植物输送能量。
“它们不是在‘统治’星球,是在‘维系’生态。”小张恍然大悟,“你看,工虫采集的不是植物汁液,是过剩的能量,母虫培育的幼虫会吃掉枯萎的藤蔓,兵虫只驱逐破坏平衡的外来生物……这是真正的共生循环!”
登陆舱降落在琥珀广场时,地面的晶体传来温润的触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由百万只工虫分泌液凝结成的“母虫雕像”,雕像形态酷似巨大的螳螂,腹部却布满了蜂巢状的育儿室,无数只刚孵化的幼虫正顺着雕像的“手臂”爬向藤蔓,开始它们的第一次觅食。
“平衡者,欢迎来到共生之环。”一个清脆的意识流入脑海,来源是雕像顶端的一只母虫——它的体型比普通昆虫大上十倍,翅膀呈半透明的绿色,复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林夏有些惊讶:“你能使用星语?”
母虫扇动翅膀,周围的藤蔓轻轻摇曳,一段影像在空气中展开:千年之前,共生蜂族曾因过度繁殖导致植物枯竭,濒临灭绝时,一只母虫偶然领悟了“平衡法则”,带领族群改变生存方式,用三百年时间重建了生态循环,代价是进化出意识共享能力,每个个体都是群体的一部分。
“我们没有‘统治者’,只有‘协调者’。”母虫的意识带着温和的波动,“就像这藤蔓与昆虫,彼此依赖,却不依附。你们看——”
它的翅膀指向广场边缘:一群兵虫正将一只受伤的飞虫抬向琥珀建筑,建筑内,母虫分泌的营养液正通过管道注入飞虫体内;不远处,工虫们在修剪过于繁茂的藤蔓,剪下的枝条被运往幼虫培育室,化作养分;最奇妙的是,一只翅膀受损的飞虫正趴在藤蔓上,藤蔓的汁液顺着它背部的能量囊流动,修复着破损的翅膀。
“它们没有‘自我’的概念,”林夏轻声说,“却比任何强调个体的文明更懂得奉献。你看那只受伤的飞虫,没有挣扎,没有抱怨,坦然接受同伴的帮助,因为它知道,当自己康复后,也会为族群付出。”
共生兽突然冲向一片正在振动的能量网,网中卡着一只色彩斑斓的甲虫,它的腿被网丝缠住,正徒劳地挣扎。几只工虫围在旁边,却没有攻击,只是用触角轻轻触碰甲虫,像是在沟通。
“那是‘异星访客’,”母虫解释道,“来自隔壁的‘甲壳星’,误入我们的能量网。按照古老的法则,我们可以将它转化为能量,但……”它的复眼转向共生兽,“平衡者的伙伴似乎不希望这样。”
共生兽用红蓝光晕包裹住能量网,网丝在光晕中变得柔软,甲虫趁机挣脱束缚,却没有立刻飞走,反而用触角碰了碰共生兽的额头,然后展翅飞向天空,在空中留下一道彩色的轨迹,像是在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