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边境战争的费用,他在奏折上完善信息的时候,整个人都不自信了。
国库没钱吧。
皇上估计也拿不出来多少钱。
之前虽然也抄家抄出来一些,但是那些钱就跟他抄之前冲鱼那个县令一样,抄出来的钱不可能全部用到冲鱼上边,还有别的那么多地方要管呢。
他不得不在奏折上又重复地提出下游配套系统对于发挥堰体效能、防止内涝、根治盐碱化的极端重要性,就怕皇帝一看脑袋大,给否了。
后边还附上了他们保守估计的超详细预算清单,同时为保证奏折的严谨性,他还加了一句实际预算无上限。
宁元昭在奏章中坦诚此数额巨大,但每一项都有对应工程量的支撑。
并再次强调此工程一旦建成,之后寮南就不会再受水患侵扰,同时有了计一舟的盐田改良,可以将那些没用的荒地变成可以种出粮食来的富饶之地,让更多的百姓活下去,每年的赋税也会持续的增长,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同时,他还上书请求成立“提举芜江堰水利工程司”,自任提举官,有权直接协调周边州、府资源。
写好这些,在送出奏折之前,宁元昭还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他在都城帮帮忙,之后便把信和奏折一起快马加鞭送了出去。
之后便是继续等待都城的消息,然后就是着手准备工程前期需要准备的各种文书。
大庆的工程动工前也需要准备大量的行为准则,而且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真真实实的责任到人。
就比如立项与预算这一块儿,他们需要先编造一个《钱粮册》,工程动工后,主管官员需详细核算所需人工、材料、资金,编制预算册,逐级上报,直至皇帝御批,户部、工部进行审核。
这个东西宁元昭折子后边附上的就是,但是还要有一份非常规范的单独的册子。
他们设计图纸这个过程中的所有人,包括蓝图的设计与规划是谁做的,施工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结构是谁设计的,全都要仔仔细细记录下来。
开工前的《承揽文书》,也要记录好官府招募到的合作商人、匠头头领,双方签订文书,规定工期、造价、质量。
工匠需互保,一人出错,连带受罚。
还有各种《查验制度》,规定好各种质量需求,以防人偷工减料,要求工匠在自己制作的器物或建筑构件上刻下名字,验收时若质量不达标,可直接追责到个人。
监工官员会全程巡视、查验。
规定工期制度和惩罚制度,延误工期,从工匠到官员都要受罚。
也有各种关于各个工位的行为规范准则,安全施工手册也要全部编撰好。
最后就是财务这一块的《报销清册》,工程完工后,所有花费要造册上报,由户部、工部甚至都察院进行审计,如果发现贪腐、浪费、超支,官员会被治罪、追赔。
不过这些东西都不用宁元昭亲自来写,他只是要提前制定一个大致方针就行,剩下的就由下边的官员忙活了。
他也不能一直留在广安,三月底,他便带着陈海,动身回了寮南城。